给韭菜“消毒”,监管之外还有办法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据《齐鲁晚报》17日报道,一把韭菜让市民们揪心不已,而许多批发商、销售商也闹不明白韭菜有没有农药残留。韭菜咋这么让人闹心。
  从现实中看,韭菜沾毒,与它生长快、难离药有密切关系。但是,这并不是不能预防与科学检测的理由。批发商嫌检测设备太贵,便听信农民的说辞,而抽检又像是凭借运气的闯关游戏,很难有彻底保障,即便是抽检与快检不合格,打入冷宫的韭菜,很有可能流通到其他市场,照样会变成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笔者以为,毒××问题,属于舌尖安全的范畴,不仅包括毒韭菜,还有毒生姜、甲醛白菜、药袋苹果等。当下的中国式监测仅靠自觉与自律是远远不行的,相关部门应深刻反思,引起重视,从细节入手,完善监测制度与监管机制。具体地说,不能只是打打法律补丁,倡导加强监管,理应从源头入手,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怪圈,打破刻板思维。比如,离开农药农产品就无法生长吗,如何探索生态改良的种植模式;即便短期内实现不了,可以鼓励使用低毒性、无损害的农药,合理地引导农户种植,并推出奖勉政策,以此遏制农产品的毒问题,以此提高产品的信誉度,让市民吃得放心。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立法方面应与时俱进,分门别类、深入细化。像是日本,很早之前就制定了《饮食业营业取缔法》、《牛奶营业取缔规则》、《饮食物防腐剂、漂白剂取缔规则》等。根据国情,针对农产品、食品、乳业等,我们也可推出不同的法规,这是治理舌尖安全问题的强有力措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