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李大桥边的朱元璋传说
2015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茂李大桥附近流传着许多有关朱元璋的传说。图为朱元璋画像。
     章丘市绣惠镇茂李村因有着最具特色的卧龙槐和卧龙榻而远近闻名,还有在村民中流传了多年的三个有趣的传说,外界却少有人知。笔者在走访众人后付诸笔端,希望能给大家留下资料并增加一点茶余饭后的笑料和谈资。这三个有趣的传说不仅与大桥有关联,也与朱元璋脱不了干系,因为大桥边传说就是朱元璋当年放牛的地方。

  □刘曰章

  茂李大桥就在村子的东南角,也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古桥,临古老的漯河而建。这座大桥是周边老百姓相互往来及贸易的主要通道,也是附近最古老的一座大桥。原先的大桥石板破损严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交通的需要。前几年在绣惠和相公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大桥在保留了原桥柱基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扩宽和加长,极大地便利了周边村民进出。由于没有留下详细的历史资料,大桥具体建于何年不清楚,但多数村民都说是在公元1342年茂李村李姓始祖李深从河北枣强迁来后所建,至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了,到底是否正确,笔者不敢妄说。
西岸蝈蝈哑无声
东岸蝈蝈叫声亮

  在夏季茂李大桥西岸边的蝈蝈鸦雀无声,而东岸的蝈蝈却叫声响亮。据八十二岁的村民李大叔说:大桥西岸就是村子,东岸是庄稼地,多少年来都是这样。蝈蝈是有灵性的东西,西岸的蝈蝈之所以不叫是不敢叫,因为曾有朱元璋的天子“旨意”所为。当年朱元璋夏季在此放牛时,河边青草悠悠,河水潺潺流动,而且长年不息。这样的好环境,蝈蝈多是免不了的。而朱元璋在放牛累了时,喜欢躺在河边的石板上睡觉,往往会被蝈蝈的叫声一次次惊醒,心中非常反感,朱元璋就起来拿着柳条驱赶周围的蝈蝈。没有想到的是刚刚躺下睡着,蝈蝈又返回身边叫起,搞得朱元璋心烦意乱,内心极为不爽。在朱元璋应天登基后,闲暇游玩之际听到了蝈蝈的叫声,又想起了蝈蝈曾经惹得自己难以入眠的心烦之事。于是口头嬉戏性传旨:“钦命茂李大桥西岸的蝈蝈变成哑巴不能再发声,如果想叫可去东岸,否则将治罪。”从此西岸的蝈蝈再也不敢出声了,全部变成了哑巴,而跳到到东岸时才敢发出叫声。随后村民李大叔顿了顿便笑着说:“你还别不信,夏天我们在西岸看见蝈蝈时,用柳枝驱赶都不叫;也有人逮住了东岸的蝈蝈放在笼子里后挂在西岸的墙上,一天到晚也听不到叫声。”笔者听后也笑了,既然蝈蝈是有灵性的精灵,可能至今都不敢有违“旨意”吧。
大桥边的野枣树
没有棘针好奇怪

  野枣树长棘针,人人尽知,而在茂李大桥边的野枣树却没有棘针。据李大叔说:“大桥两岸的野枣树以前多,现在很少见了,主要是近年来进行漯河河道整治被清理了。”李大叔又接着说:“小时候就常听爷爷说起这个事,传了多少年了,就是没有见过有棘针的野枣树。”据说是朱元璋在此放牛时,牛来回到处乱跑,有一次他在西岸拿着柳条驱赶牛时,在野枣树中间来回穿梭,没有想到的是棘针把朱元璋的裤子下角撕了好几道口子。本来落魄至此的朱元璋就只有这一条旧裤子,如此狼狈却又无可奈何。朱元璋登基之后在带领大军征战的途中,看到山坡上野枣树很多,又想起了在茂李村放牛时曾经被撕破裤子的糗事。于是发出感慨说:“要是那片酸枣树没有针多好哇!我就不会那样脸羞啦。”说来也怪,从此之后,茂李大桥岸边野枣树上的棘针一夜之间脱落无存。一直到前些年因为河道清理去除了碍事的野枣树为止,村里的老百姓都没有再见过岸边的野枣树长过棘针。
西侧桥墩附近
夏天没有蚊虫

  大桥西侧桥墩周围没有蚊虫早已经传了很多年,也是村民们常常津津乐道的趣事,笔者听后也觉得稀奇。从第一次去时就仔细观察了大桥周边的环境,跟其他地方大桥周边的环境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河道至今一直流水不息,但比起以前的水流量来小得太多了,而且杂草丛生。在夏季蚊虫四处骚扰时,怎么会单单西侧两个桥墩周围没有蚊虫呢?笔者第二次去时带着这个疑惑问询了一位在大桥西岸游玩的老人,大叔笑着说出了缘由:因大桥周边树多草多,正是放牛的好地方。每次朱元璋放牛累了时,喜欢躺在大桥河边的一块长条石板上休息,而这块石板离着西岸最近,并且离着大桥西侧的两个桥墩不远。有一次朱元璋放牛时躺在石板上睡着了,周边的蚊虫围了上来,张嘴就咬,把朱元璋咬得体无完肤。既疼又痒的朱元璋用手挠了这边,又挠那边,挠的身上到处是一道道的血丝。朱元璋在生气之时,又看到一片蚊虫围着转悠,就发恨说:“可恨的蚊虫,如果敢再咬我,等我做了天子就让你们这些妖孽断子绝孙。”哪知蚊虫似有灵性一般,听后立即四散,自此不敢再靠近朱元璋半步。自此以后,朱元璋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在此睡觉或休憩,再没有蚊虫来骚扰过。李大叔还说:“前些年大桥没有扩宽前,村民在夏季的晚上经常来大桥上凉快,一般都是在西侧的两个桥墩附近,就是不带扇子也没有蚊虫。而在不远处蚊虫却一片片的,时不时地骚扰人,让人心烦。”从大桥扩建完以后,白天和晚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太多,也较易刮起尘土,而来此凉快的人才越来越少了。
  看完这三个有趣的传说后,大家可能会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这怎么可能呢?说实话,我也不信,看起来貌似编的一样。笔者不过是从爱好民俗民史的角度而经过走访,把流落民间的趣事传说而进一步详细整理出来而已。这些趣事传说毕竟过去了多年,加上前些年受经济的影响,没有人再去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对民俗文化出现了异常重视的好兆头,留给后人一点民俗记忆已经显得非常的重要。这三个趣事传说尽管早已经被村民辈辈流传了多年,但是至今听来仍然妙趣横生,脍炙人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