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吐心曲慰藉心灵的港湾 
2015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秋风起,芦苇荡漾,随风而起的不仅是身姿,还有心情。竹林听风 摄
  枯草中的一丝红色,在这个秋天给了人无限希望。竹林听风 摄
     珍时惜缘 

  丹桂飘香的日子,《齐鲁晚报·今日商河》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济南北陲的温泉之都商河小城迎来了周岁生日,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可喜可贺的事呀!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去年的九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商河县委宣传部的一位领导告诉我,说《齐鲁晚报》要在我们商河设站办报纸了,名字是《齐鲁晚报·今日商河》,现在正在招聘记者呢!我当时表示,商河就这么大的一个小地方,能有多少东西可写呢?况且已经有了一个《济南日报·新商河》了,能办得下去吗? 
  接下来,带着这个疑问和一个文字工作者的敏感,我拨通了《齐鲁晚报·今日商河》编辑部的电话,在问了一些情况后,便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期待着与《齐鲁晚报·今日商河》早日会面。只是后来,因为工作太忙,我再也没有顾得上过多关注此事。 
  不知过了多久,也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间了,突然有一天,我在翻阅积放了好久的报纸时,《齐鲁晚报·今日商河》赫然入目:漂亮的版面、明亮的色彩、抢眼的标题、鲜活的内容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而更让人感到过瘾的是副刊上一篇篇或清新、或隽永、或温情的小诗文,读来如一条条涓涓细流滋润、温暖、慰藉着我饥渴的心灵。记得有一篇文章《又是风起叶落时》,文笔质朴、情感自然、娓娓道来,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真情脉动。这不正是自己向往并一直为之努力和奋斗着的目标吗?叙写人间真情感,如今一个美好的平台就在眼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立即奋笔疾书呢? 
  于是,接下来,我就模仿着《齐鲁晚报·今日商河》副刊上诗文的风格,写了一篇《火红甜柿报春晖》的小散文。按照上面提供的地址通过电子信箱给投了过去,其实当时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不想,这稿子很快便于2014年11月20日得以发表了。这让我信心大增,紧接着,我又在工作之余,一连写了《龙桑火烧寄深思》、《最是父爱显摆时》、《犹记当年火炕暖》、《最是团聚年味浓》、《锥心的思念》、《婶婶似娘野菜香》、《犹记当年冰棍甜》、《被儿子成全的孝心》等十几篇反映人间真情大爱的散文投了过去,后来也都陆续被《齐鲁晚报·今日商河》在副刊上发表了。这让我久积心底的情感得以充分释放的同时,也让我的成就感与日俱增,让我更加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家乡的报纸。 
  由于工作太忙,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潜心阅读《齐鲁晚报·今日商河》副刊上的文章,鹿永柱、蔡源霞、李炳峰等名写手的文章让人心灵感到震撼的同时,也让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味到了更多的人间真情,学会了许多调剂和获得人间真情的技巧。《齐鲁晚报·今日商河》就如同自己的贴身小棉袄,可心如意、及时周到、温馨沉静,生活和工作真是越来越离不开它。如今周四已经成了我最盼望的日子,《齐鲁晚报·今日商河》已经成了我最先阅读的报纸。
  当然,《齐鲁晚报·今日商河》如今还很稚嫩、很弱小,需要我们大家去倍加呵护和关爱,但无论如何,我都相信,有62万家乡的人民做后盾,有十几位敬业多才拼搏的编辑和记者共同努力和坚守,有无以计数的文字爱好者们给予支持和帮助,《齐鲁晚报·今日商河》的明天一定会春光明媚,风景如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