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销更隐蔽少数大学生“中招”
2015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11月10日讯(记者 高雯 通讯员 叶树杞) 传统的传销正在向网络转移,传销组织利用“高回报率”为诱饵,在网络上买卖并不存在的理财产品,不少大学生不幸“中招”。
  “今年全市传销类案件目前共立案4起。根据查办情况来看,有组织、大规模的传销窝点大幅减少,传统的传销形式正在向网络传销模式转移,熟悉网络的大学生逐渐成为受灾群体。”济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孙广林说,在之前破获的一起网络传销案件中,传销组织利用“高回报率”为诱饵,在网络上买卖并不存在的理财产品,不少大学生也深陷其中。
  孙广林介绍,有的大学生被拉入伙后,向父母多索要学费或者编造借口向亲戚借钱,购买凭空的“理财产品”,并拉拢更多同学发展下线。这种以网站代理、电子商务、网络理财和资本运作等名义进行的“网络传销”,比传统意义上的传销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
  10日,工商执法人员、公安干警、安利志愿者一起走进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防止传销进校园”大型活动。“大学生,现在是我们宣传抵制传销的重点保护群体。”济宁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郑敏说,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涉世未深,找工作期间很容易被一些披着“高薪、高利”外衣的“工作”诱惑,被传销团体忽悠进“鼠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