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儿”照顾瘫痪岳母15年
孝里镇胡林村有个孝顺女婿李文同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文同(右)和妻子照顾老人喝水。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通讯员 田会银 张娜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俺这半个儿要对得起这称号,把岳母伺候好,为她养老送终。”孝里镇胡林村村民李文同十五年如一日,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和妻子守在家里照顾瘫痪岳母。对于李文同来说,在家里伺候好岳母的衣食起居,比外出挣钱更让他觉得安稳。 

  在家照顾岳母
放弃外出打工

  李文同与妻子曹德芹原本生活在孝里镇胡林村。2000年,岳母突发脑血栓,虽抢救及时保住了生命,但却半瘫在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岳母出院后,刚开始还能拄着拐杖行走,但不久后病情恶化,最后成了植物人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身边必须有人照顾。”为了伺候老人,李文同和妻子商量后,夫妻俩从胡林村搬到了常庄村,和岳母生活在了一起。 
  40多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正是黄金时期,但为了在家照顾瘫痪的岳母,李文同毅然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岳母有四个孩子,我媳妇是老大,离得也最近,其他三个孩子都在市区上班,每天来回不方便,所以我和媳妇商量着由我们来照顾老人。”李文同说,岳母由我俩照顾就够了,弟弟妹妹们有时间常回家看看老人就行。 
  岳母每天的饮食起居,基本都由李文同照顾。一日三餐,他和妻子轮流做饭,尽量做些老人爱吃的,嚼得动的;岳母吃饭张不开嘴,他就把食物捣碎用针管喂给老人;岳母爱吃水果,特别是苹果,李文同就在家里常备一些,一年四季都得让老人吃得到。
夜里护理老人
白天抽空休息

  吃只是一方面,由于瘫痪,老人更需要身体上的照顾。岳母在床上躺时间长了,为了避免她生褥疮,李文同会把老人背到轮椅上,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到处转一转。平时一天要这样来回三四次,就是想让老人舒服一些;老人有时会便秘,看着她难受,李文同心里也跟着难受,他干脆用手给岳母抠粪便,从不嫌脏;因为担心老人晚上出现意外,李文同在岳母床前又特意放了张床,夜里定时给老人翻身;夜里睡觉时,李文同要随时听着岳母的呼吸声,如果呼吸不畅,喉咙里有痰了,他就用筷子蘸淡盐水将老人的痰清出来,一晚上最少要清三四次。
  “这些年来,他为了照顾俺娘,夜里基本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只能趁俺娘白天睡着的时候,他才能抽空去眯一会。”对于丈夫这些年的付出,妻子曹德芹也看在眼里。 
  夫妻俩的付出,也换回了老人相对安稳的晚年生活。瘫痪至今,老人身上没生过一次褥疮,手脚也能慢慢活动了。“现在年龄大了,我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背岳母的时候都感到吃力了,看来得抽时间锻炼一下身体了。”每当说起这些年伺候岳母的不容易,李文同总是一笑而过。 
  李文同不仅是个好女婿,还是一个好兄长。每次弟弟妹妹回家探亲,李文同都要忙前忙后,亲自下厨做饭。弟弟妹妹知道姐姐、姐夫在家照顾母亲不容易,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争着给他俩塞钱,可李文同知道弟弟妹妹在外工作更不容易,大家塞过来的钱每次他都要偷偷放回去,在他看来,在家照顾老人是夫妻俩应该做的。 

孝子故里孝道人 请推荐“身边孝子”
  人杰地灵的长清是孝子故里,郭巨埋儿的故事就起源于这里。这个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虽然孝得有违人伦,但中华民族崇尚孝道、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是凝结成儒家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主体,从来没有被抛弃过。孝与忠一起构成中国千百年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两大精神根基。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离不开忠孝两字。孝是对老人和长者的尊敬,忠是对事业和信仰的坚守。离开忠孝,我们的文明便堕入虚无,一切皆无从谈起。
  弘扬孝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渠道,是媒体的责任担当。孝子故里不乏孝亲人物,在采访中,许多长清孝子给了我们难得的感动。这些草根人物生活得平凡普通,却演绎出了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伟大。在长清区自来水服务中心和长清饮用水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出这一系列报道,向这些孝亲人物致敬,为他们喝彩,同时希望读者关注身边的平凡,挖掘和发现更多的孝亲人物。
  如果您身边也有令人感动的孝亲人物,请告诉我们。我们栏目记者的电话是18354167086,办公电话是15706411177。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