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静美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政 

  秋天真是多情的季节。雨就像多情的眼泪,时不时就淅沥而来,下得多了人就怨嫌。而我,对于雨天,总有一种特别的喜欢,喜欢雨天那一份静美。
  雨天里,出行不便,一些事儿也有了放下暂缓的理由,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宅在屋里。雨幕如帘子一般,把一切的嘈杂、喧嚣,乃至世事的纷繁都隔绝了,与我无关了。这时候,最宜做的事情便是读书。身居一隅,思接千载,这是读书的妙处,而雨天因了自然的娴静,更加凸显这样的读书之妙。汉末儒家董遇对此就别有一番见解。他把适宜读书的时间分成“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时之余”,认为相对于平常的忙碌,冬日、夜晚、雨天便是多余出来的时间,是读书的好时机。在我看来,这“三余”中,雨天更难得、更宜读书。泡杯清茶,手持一卷,最好是精短散文那种,像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之类,清清淡淡,平平静静,又能引人思绪翻飞,让文字与茶香融在一起,轻轻地啜,细细地品,心绪随作者的文思飞扬,耳边有沙沙的雨声陪伴,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听雨也是一件雅事。闲坐窗前,听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树叶上、窗棂上、院子里的器物上,合奏成只有雨天才听得到的天籁之音。听雨的人大都多愁善感。不紧不慢的雨声滴在天地间,也滴在人的心里,心湖便泛起一轮一轮的涟漪。古往今来,沙沙的雨声催生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动人情怀,写下了经久不衰的名篇佳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生于宋元朝代更替之时,空余一腔报国热情的蒋捷,听雨听出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我没有文人雅士的情怀,听雨让我进入一种禅的境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让雨滴在我心里,让思绪随着雨声在时空里徜徉。
  越是这样,便越是喜欢雨天这份静美。这样的静美让人淡定、使人从容,给人沉思静想的时间和空间。既然秋雨多情,多情得如此让人难以抗拒,何不把匆忙惯了的一颗心放下来,让生活慢下来,安享这雨天的静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