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校考研报名确认昨日结束
学历“贬值”,考研降温
2015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12日讯(记者 李楠楠) 12日,烟台大学生考研报名正式结束,市招考中心现场实行“错峰”确认,没有出现扎堆排“长龙”的现象。另外,由于硕士含金量打折,就业压力大,考生报考逐渐回归理性。 
  12日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确认的最后一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东海宾馆庭苑会议室报名确认现场,发现只有零散几个考生在报名确认。“最后一天考生不怎么多,确认也很快,材料齐全的话,两三分钟就办完。”现场工作老师告诉记者,由于网上交费,现场省了这一步,所以很快。 
  以往现场往往出现扎堆排队报名确认的壮观场景,今年却很少见。据悉,今年市招考中心分别在鲁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校内设立报名确认点,为在校考生提供信息采集、现场确认服务。“上门服务,这就分流了不少学生,现场来的基本上是社会考生以及一些县市区的高校考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除此之外,由于硕士生学历“贬值”,研究生就业压力大等原因,考研开始降温,不少考生报考回归理性。 
  据介绍,2014年以前的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热度一直升温,报名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0万-15万人。不过,从2014年开始,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下滑,这被看成考研热降温的一个信号。山东作为考研大省,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44012人,较2014年减少10%。
  与报名人数下降形成对比的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5年的312292人,一直扩大到2014年的560000人,10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近80%,有专家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学历贬值成为生源危机的主因。 
  一方面是就业率低,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有约160万研究生在校等待就业,每年毕业季就会新增50万硕士毕业生,但市场上并没有足够多的岗位。另一方面从2014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取消公费,全面实行自费,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促使年轻人在教育投资前计算一下成本和收益,做出理性选择,而不是再盲目跟风追求高学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