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老有人说我丢了钱包”
微信朋友圈假消息泛滥,故意传谣者应追责
2015年12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个“寻物启事”转发了多个微信群,结果消息还是假的。
     近日市民张先生给本报“有事您说”打来电话,讲述了一件困扰自己很久的烦心事。张先生谈到,从2015年6月份开始,他隔三差五就接到电话询问他是否丢失了一个黑色钱包。后来得知,打电话的人都是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寻物启事”才看到他的手机号的。张先生无奈地说:“我明明没有丢失钱包,咋老有人说我丢了钱包啊。”
本报记者 李云云 实习生 梁文慧
“寻物启事”源于微信朋友圈,不知自己电话何时被泄漏
  刚开始的三个月,张先生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直到有一天张先生的朋友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张先生的朋友在一个聊天群里发现了一条“失物认领”的信息,信息中说“王先生在济南某地丢失一个黑色钱包”。张先生的朋友还和他开玩笑说:“你丢钱包不要紧,咋还改姓呢?” 
  张先生让朋友将微信朋友圈中的“失物认领”发给他看,发现上面真是他的手机号,张先生恍然大悟。张先生说:“刚开始时,我觉得可能是有人在恶作剧,看到朋友的截图后才发现手机号被利用。”张先生让朋友询问在朋友圈里转发“失物认领”的人是从何处得知他丢失钱包的消息,对方表示是从为微信聊天群里看到的,好心替他转发一下。 
  接下来,张先生陆续接到电话询问他是否丢失钱包,询问的人都表示是从微信群里看到的。寻物启事中说得很简单就是丢了一个黑色钱包,范围太广,很多捡到钱包看到消息的人都给张先生打电话。张先生说:“我至今都不知道到底是何时泄漏了我的电话号码?”张先生表示,他最近都在考虑是否要将电话号码换掉。
转发者“热心肠”想帮忙,六成转发者不核对信息真实性
  张先生还特意在朋友圈里说明自己没有丢失钱包,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仍然时不时地有人给他打电话。 =张先生说:“他们是认为我丢了钱包,想帮帮我,我能理解大家的好心,可是这信息毕竟不是真实信息,老给我打电话我也受不了啊。” 
  据了解,微信朋友圈中除了张先生这样的“寻物启事”,还经常会遇到“寻找失踪孩子”以及“家中失火”等消息。市民李女士说:“我朋友圈里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爱心帖子,我大多数时候会转发一下,就当帮他们一个忙了,还真没想过要核对一下信息。”
  随后记者走访发现,近六成的市民表示只是出于一种爱心,动动手指就能帮助别人的事,不会核对信息的真实性。张先生说:“虽然大家是好心,但是我觉得不能利用大家的热心肠去传播一些虚假消息,寻物启事这样的小事还好,要是真是虚假恐怖信息不核实就转发,那带给大家的麻烦就大了。”
警方提醒>>传播信息要慎重,情节严重者要受法律制裁
  随后,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商河县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核实信息的准确性,谨防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工作人员说:“可能大家转发是出于好心,但是有时候很多不法分子就利用了大家的好心传播一些虚假信息,情节严重者都可能对社会治安造成影响。” 
  工作人员说:“大家转发过程中如果不核实信息,情节严重的都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工作人员提到,依据有关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公安人员提醒大家,转发信息一定要慎重,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