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月入七千”有啥可抱怨的
2015年12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一些科研院所的选人和薪酬分配固然存在问题,但是市场化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正是得益于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的价值才得到了体现。
近日,一则“科学家吐槽收入低”的新闻引发很多人关注。文中提到,一名博士两年前毕业,现在北京从事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每月收入7000元左右,生活得很紧巴。似乎为了证明科研工作者低收入非个案和孤例,文中还以西部地区一名副研究员为例,说他没课题时每月只能拿一两千元。
博士毕业,收入竟然赶不上“当年连大学都没考上的同学”,这样的吐槽乍一听确实让人感到震撼,其实这则新闻更应该让人思考的是,这个社会需要保障“学而优则富”吗?当前,一些科研院所的选人和薪酬分配固然存在问题,但是市场化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正是得益于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的价值才得到了体现。
博士月入七千之所以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因为大多数高学历人员很轻松就能拿到远高于这个数字的收入。即便是一些技术工人,收入也比这个丰厚,这是很多人凭经验也知道的。当然,不能就此推断这则新闻不真实,因为学历和收入没有必然联系,现在确有一些人高学历低收入,但也不能以此证明收入分配需要向高学历人员倾斜。
通常来说,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学历越高的人可选择的就业空间越广,反之,学历不高的人会处处受限,薪酬议价能力也极为有限。一个博士准备就业了,可选择的单位很多,当然要对用人单位进行综合考量,自己进去之后能做什么,又会得到什么,应该是心中有数的。如果双方都没有欺诈失信行为,博士就业两年之后吐槽收入低,只能证明当初就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能力,想拿到高薪并不难,难的是好处“通吃”。一些高学历的科研人员既艳羡企业里同等学历人员的高收入,却又舍不得自己在科研院所的课题经费和稳定工作,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解决。因为职称高、学历高就要拿高薪酬的现象,原本就是需要在深化改革中逐步解决的,现在再想着靠博士身份混个“衣食无忧”就是“开倒车”。有些单位收入高,未必有利于学术科研,有些单位收入不高,却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就业人员怎么取舍,关键看自己。
当然,就像新闻中所举例,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员都能拿到自己中意的课题,从而影响到收入,这也要具体分析拿不到课题的原因所在。如果是课题的申报和管理在体制上有问题,致使科研人员被“穿小鞋”,那就从体制上解决问题,而不能指望让拿不到课题的人和拿到课题的人利益均沾。如果是自己业务能力不足,拿不到课题也没啥可抱怨的,没有课题可做,起码还有基本工资兜底,在农民工看来已经是不出工也挣钱的好事。真被养得衣食无忧,优哉游哉,就一定能全身心搞科研了?
曾经,很多人被”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误导,觉得自己学历高就应该去做高官,这样才能出人头地,不负“十年寒窗”。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一些高学历的人开始认识到,官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辞职下海的大有人在。现在,又有一些高学历的人想“学而优则富”,试图靠文凭解决收入问题,那又如何体现能力的价值,又怎么能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当前的迫切需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