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的“善庙地”与“施地碑”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施地碑记
     文/片 于夫      

  在胡山东北方向山麓有个官庄村,村里有一片坡地,自古以来由官庄村民耕种。在这片土地中,其中有一块地名叫“善庙地”。善庙地面积八大分(市亩2.4亩)在集体经济时属官庄大队第十二生产小队,地名也一直被沿用着。此地为什么没有像大多数土地那样根据地形地貌命名呢?流传下来不完整的说法是因那块地的地权归属庙宇所有,所以才叫这个名字。在上个世纪70年代309国道拓宽,庙地被公路所占,这块地从耕田中退出,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1992年5月,官庄村委会组织三个退休教师编写《官庄村志》,三人在官庄观音禅寺旧址发现了一块石碑,仔细研读,才彻底弄清楚了“善庙地”在历史上的来龙去脉。
  石碑为石灰岩质(俗称青石),题刻《施地碑记》四字,碑长1.2米,高0.45米,碑文曰:“盖闻立坛修醮,祭祀孤魂,实人生之善事也。特资费无出,临时周章。今吾有中地八大分,於道光十五年已施於庙,以作每年祭孤魂之资。地亩属住持人耕种,禾粟住持人收存。至十月初一日,住持人即请客修醮,立坛设祭,一切费用从地收中支出。奉行已经数载,恐后失坠,爰记诸石,以示后来者使知地亩之由来,且便於遵行云尔。”
  施地者是官庄村民李文鹍,他率领着儿子李士恺(秀才)、孙子李传栋、李传柱和曾孙李元功、李元心将土地捐赠给庙宇。实际上也是四世同堂共同捐赠的。碑文还记载着首事人和篆刻者,立碑的时间是“大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至今已有180个春秋了。 
  经稽考,庙者,是位于官庄村南的观音禅寺。观音禅寺被村人习惯称之为“观音庙”或“南头庙”。庙前有一湾,叫“庙湾”,庙右有一条街,叫“庙沟街”。至今,庙与湾已不存,庙沟街却仍然沿袭着其名字。李文鹍施地的目的也很明确,即“祭祀孤魂”。经了解,孤魂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鳏寡死后无后人祭祀者,二是异乡之人暴死就地掩埋者。这两部分鬼魂在阴间是非常凄苦孤独的。所以,阳间的许多行善之人便摆些供品,烧些纸钱,使阴间的这些孤魂受到人间的祭祀,以释其凄苦。祭祀孤魂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安慰这些孤魂不要来阳间作祟,给阳间人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造成一些伤害和麻烦。如果说祭祀祖先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孝和敬的话,那么祭祀孤魂就完全是一种慈和善了。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在每年的阴历十月一祭祀孤魂呢?这就要从章丘人的风俗习惯谈起了。
  章丘民间习俗,对死者的悼念活动主要有“五祭”。即清明(寒食)扫墓的春祭,麦收后五月的夏祭,秋收后十月一的秋祭,腊月三十“请老祖宗到家”的冬祭。除“四季祭”之外,还有七月十五的“鬼节”,也要去“上坟”祭祀。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夏祭与秋祭。五月麦收后,在“先祖宗后自己”的朴素美德传统思想指导下,后人首先要用新麦面粉做成馒头或水饺,在阴历五月麦收后的某一天到坟上祭祀,以示对祖先的孝与敬,同时也祈祷祖先保佑庇护来年取得更大丰收。所以,在章丘民间夏祭也叫上“过麦坟”。那么秋祭呢,自然也是让阴间世界享受到秋天丰收的果实了。阴历十月一正是秋收结束之后的农闲时节,官庄人选择这个日子,随风就俗对孤魂进行祭祀,也就不难理解了。李文鹍率子孙立碑的目的更明确,石碑就像一块永恒的契约,“以示后来者使知地亩之由来,且便於遵行云尔。”李文鹍施地善于庙,“庙”利用土地的收获祭祀善于阴间的孤魂,此举充分体现了一个“善”字,地名叫“善庙地”也就更不难理解了。
  为了彰显古人的善行义举,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乐善好施之美德,官庄村委会于2015年9月将施地碑移至文化体育活动广场,重新镶立保护,并附立古碑碑文提示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