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经示要》有感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耿庆振

  《读经示要》是熊十力先生执教重庆北碚勉仁书院期间所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初是为学生讲解六经而作,本书也是熊先生代表作品之一,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今当融贯中西,平章汉宋,上下数千年学术源流得失,略加定论,由是寻晚周之遗轨,辟当代之宏基,定未来之趋向。书中极力推崇六经中之《易》与《春秋》,并以六经注我的精神,用大量篇幅阐述了读经的意义与方法,是熊先生对国学的打通与梳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大家气象。
  熊十力先生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字子真、逸翁,晚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与马一浮先生、梁漱溟先生并称新儒家三圣,他也是新儒学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宏富,桃李满天下。
  全书以经为常道不可不读,读经应取之态度,略说六经大义为线,层层展开,其雄视百代,超越往古的气魄令人赞叹,六经注我,卓然大家气象。先生对两千年学术的梳理,条理清楚,见地精深,特别对汉学、宋学和明清学术的评价时出新论,中西互参,而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取西学“利用厚生”之深致,而宏我圣学体用不二的心性之学之根本大义。本人并无资格评价先生的学术,但是先生著述的精深常令我慨叹。先生著述,乃其光复圣学,振起国人刚健乾乾的雄风的意志之表露。清代道学家曾国藩曾有一联: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正为先生之写照。
  先生浩叹:至于船山之根本精神,与其思想之体系及根据,则莫有过问者。今人谈旧学,无一不出此方式。而欲学无绝道无丧得乎?呜呼!吾老矣。眼见此局,不知所底。余之言,将为世人所侮笑,吾固明知之,而弗忍无言也。吾有恨也,吾有惧也,吾有痛也。中国人经三百年汉学风气,斫丧性灵,生命力空虚,已至极度。倚赖外人之劣性,与贪淫,忍酷,诈骗,萎靡等恶习,及思想界之浮浅混乱现象,皆由生命力太贫乏故也。船山哲学,实为振起沉疴之良药,遗书俱在,学者凝心读之,而得其深广之思,感其浓厚之悲,有不愤发为人者乎?
  遥想古圣先贤民胞物与的情怀,抚追先生挽衰世颓风的气概,面对今日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社会现状,乘着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东风,我们青年一辈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发扬,到底该如何展开?先生言,首在立志责志,此为王阳明为学之要也,人总要有点精神,有了这一点精神就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用以为学则学问日进,用以修德则德行日彰。
  今天,面对世界文明的空前交流和融合,正需要我们大力地发掘,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地,全面地,深刻地吸收外来文化,再造我们民族的,革命的,大众的新文化,要之,在于民族主体的吸收和演进。这怎能不靠广大的青年一辈发奋振起,勇于担当?我青年当知,宇宙之事理无穷,人生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先生言:经为常道不可不读,读经首在立志,要以超拔之志做万古事业。次则谆谆告诫,读经当有三畏,即孔夫子所言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也。以我个人的见闻而言,读书确实应该本着端正的态度,明确次序。而对于为学次序,熊十力先生认为,当由阳明学和宋学入手,继之以四子六经,深究切体,转而向晚明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诸师,而汉儒清儒注疏事业亦不可忽,虽不能发明大义,却足资参考。旁涉佛老,兼融西学,博观约取,以发明本心,深察性体。张岱年先生认为,读书就儒学而言,以马列主义观点视之,则有一条线索可供参考:由四书五经,荀子,而至董仲舒、韩愈、北宋五子和二陆朱王、季明三大儒、颜李学派为轴,辅之以历史经济的发展为参考。冯友兰先生以新实在主义观点治哲学史,则更注重我儒学的内在哲学逻辑体系之阐发。而胡适之先生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号召,朱熹吕祖谦以切问近思所题之《近思录》皆多有阐发。以我个人浅薄的经验而言,诸师所论,俱有卓识,要之,国学之主线在儒学,深究儒学,遍察诸子用心,兼涉佛老。治经学子学也必然不能忽略了史学、集学。此为我家之无尽藏,其中风光旖旎,大有可观。可深究,可泛玩,所谓开卷有益,日新又日新之谓也。积我青年之群力,求为特出之英豪,勇猛精进,则民族复兴,文化复兴,可坐而待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诚能身心化进经籍,出入古今,当不与吾言河汉也。
  但是经毕竟不同于普通教科书或者单纯一篇美好的文章,微言大义,不下一番切实功夫是不能得之的。以我浅薄的学习体会而言,要之在于“由斯道”,在于信,信的基础上的疑,相互发明,而穷追圣人之心。简单的看去,孔夫子叫我们去做一个人,视听言动,由仁行义,孟夫子叫我们做大丈夫,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自我反省,我们养了多少的鄙吝邪侈之气而越来越缺乏浩然正气?熊十力先生评价曾国藩,作为一个定笃的道学家,虽然未能窥六经大义,但是其严格的身体力行,还是造就了一位中兴名臣。王阳明也主张事上磨炼。这一点关窍,恰恰是核心所在,而又恰恰是难以言说的,一言以蔽之,《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以综括,前则内圣,后则外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统归于修身。此中甘苦得失,进退根据,实非小子后学所能明言者。只有深入其间,方可领悟,孟浩然诗云: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确乎如此。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言犹在耳,古今豪杰历历眼前。今日之我们,正当是昨日之他们,勉乎哉!勉乎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