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在操场上看演出的日子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毛贤君

  我于1955年秋升入烟台一中,那时校领导按年龄长幼分班,全班50名小同学属马14虚岁最大,最小的属猴,才12虚岁。同学们没有升学压力,又不用疲于奔命,进这个那个特长班,弄得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家长开车堵在门口接送。当年烟台一中的老师们,秉承老一代教育家的传统美德,把心思全放在教书育人上。教学之余,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不仅体育活动开展得好,文艺活动开展得也很活跃。
  母校中间操场西侧有个砖砌的座西向东的露天舞台。春夏秋季节的周末晚上,实力雄厚、群英荟萃的校文工团常在这演出。每逢五一、十一这些重大节日,节目更是精彩纷呈。余音绕梁。
  1955年9月一个周末,首场晚会主题是欢迎新同学。由即将毕业的高六级大同学担纲演出。张晓岩师哥嗓音高亢圆润,演唱四川民歌声情并茂:“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师生们听得意犹未尽,几个节目过后他又领唱男生小合唱《远航归来》:“祖国的河山遥遥在望,祖国的河山招手唤儿郎。秀丽的海岸,绵延万里,银色的浪花也叫人感到亲切甜香……祖国我们远航归来了。”每当唱到此,台下师生们都屏声静气,尽情享受着校文工团发出的天籁之音。张晓岩的节目完了,台下总要响起热烈的掌声。孙忠安同学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也深受师生的欢迎。他正式表演之前说的小段也使人忍俊不禁。
  1955年秋至1957年夏,这两年是烟台一中校文工团演出的鼎盛时期。校文工团乐队演奏水平高,阵容强大。尤其是拉板胡、小提琴的同学,行家们说他俩是有望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的可造之材。演出的舞蹈更是风格迥异,百花争艳。有欢乐活泼、歌颂劳动的《采茶扑蝶舞》;豪放强壮的《鄂尔多斯舞》,歌颂军民抗击日寇豪情壮志的《游击队员舞》,歌颂少男少女踏青约会的《花儿与少年》,还有云南风味的《十大姐》。声乐方面,校文工团演出过全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唱得全校师生热血沸腾。那时校文工团还演唱过许多苏联歌曲,如《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等。前苏联的歌曲,曲调优美,婉转动听。
  可惜现在很少听到了,而我也步履蹒跚步于古稀之年。但当年在秋虫唧唧的秋夜,朦胧月光下在校园里蹑手蹑脚偷石榴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