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李民增
18日中午,天气晴朗。陪老伴出外散步时,见小区南门外摆了一大片盆景,盆中花色彩斑斓,绚丽夺目。我眼前一亮,仿佛走进春天,身上寒意全无。
路旁停着一辆棉布遮得严严的大篷车,车下设一小茶桌,桌上有茶水和吃了一些的花生。旁有两个小马扎,一个空着,一个坐着卖花人。我问:“什么花?”“海棠。”哦!怪不得如此美丽!我看过有关介绍: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海棠是元明清三代文人常用的意象,歌咏海棠的诗词多有流传。近现代喜爱海棠的名人也大有人在,朱自清在散文《看花》中写道:“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他的另一篇散文更是直接命名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看过一部根据作家秦瘦鸥在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小说《秋海棠》改变的同名电视剧,言情故事,相当迷人。想到这些,我的观赏兴致更浓。连忙掏出手机,从不同角度摄影,一边与卖花人聊了几句:
“听口音你不像本地人?”“江苏。”“哦!外省。不近啊?”“宿迁。到这里400公里。”宿迁,我立即想到是这两个字。去南方旅游时路过,见过。
“你这花怎么卖啊?”我问。大中小三种花盆,盆多为橙红色,也有粉色,花都用透明薄膜围着。那薄膜也有淡淡百花,有装饰作用,花更增加了观赏性。他告诉我:“大盆30元,小盆10元,中号盆20元。”我说:“价钱不低哎?”他解释说:花养到这样费不少工夫,不容易,花肥、花盆也要用钱。运到这里还得赚点,少了不行。听他说得实在,我就没再说什么。
正值下班时间,不断有人开车路过。说话间,一辆轿车在旁边停住,车窗一落,露出一个年轻女子的笑脸,张口就说:“递给我一盆,拣好看的。”不下车,也不问价。
卖花人微微一笑:“大盆小盆?”“小盆吧。多少钱?”“10元。”接过花,递上钱,车窗落下,扬长而去。不断有人下车买,多数不讲价,只挑喜欢的颜色。也有像先前那个女子一样,不下车接过就走的。一时间应接不暇。
明亮和煦的阳光下,看着艳丽的鲜花,笑靥如花的人,温馨和谐的气氛,我忽然生出强烈的幸福感,有些陶醉。朦胧中,眼前出现了十几年这个地方的幻影:城市近郊一个小村,周围是大片的沼泽地,夏天蚊蝇猖獗,野兔出没。进城路过时,总是加快脚步。
现在成了全城最漂亮的居民区之一。居民住高楼乘电梯,上下班开汽车。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真是太快了!
更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人们以前花钱买粮食,温饱第一。现在花钱买花。物资追求的变化,说明了精神境界的提高。
老伴喜欢养花,我们回家时,挑了一个中盆,一个小盆。我准备付钱时,老伴习惯地问了一句:“能让点钱不?”
卖花人微微一笑:“我看两位老人挺慈祥,送给您吧!”
“那不行!”老伴连忙推辞,“你不要钱,俺就不买了。”买卖争分文,讲价在情理之中。素不相识,非亲非故,白送没道理。老伴素质不低,做人有底线。
“那就多少给点,10块吧。”“给你15吧。”老伴说。我就递给他15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