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常用的那个字
2016年01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栾桂杰

  去年辽视春晚的主持人在侃民间习俗的时候,特意提到了一个“逮”字,屏幕下方打的也是这个“逮”字。心里不禁一乐,耶,这个字眼面前还有用的么?在我们胶东这地方虽不说销声匿迹了,但已很少能听到说“逮”的了,偶尔哪阵子听到有人问候“你逮了么”?如果不是戏谑调侃,你会感觉这人土里土气的,老土了,土得掉渣;没想到辽宁那旮旯还在用,听起来备感亲切。不过,私下里也想,即使在那边,恐怕用“逮”字的人也是愈来愈少了吧?
  说到这“逮”字,其实就是“吃”啊。以前的京话叫“吃”,我们这穷乡僻壤的乡下“老倪(泥)家的孩子——一色”都是喊“逮”。小孩子饭后碰到村里的叔叔大爷,要毕恭毕敬地问候:“大爷,你逮饭了么?”“六叔,你逮饭了么?”这是有礼貌的举止。半大的孩子或是同辈份的人饭后凑在一起,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但至少会从嘴里扔出一句半句的“逮饭了?”“逮了?”,算是打过了招呼,或问候一声。人人如此,村村如此,以至于乡下人统统如此,概莫能例外。这就是我们常言道的民间习俗吧。倘是某一天忽拉巴(突然)碰到一个人,他用愉悦的、发音清晰的现如今的普通话问候你:“你吃了么?”你会猛可里一愣,就好像一个下里巴人一下子碰上了阳春白雪,感觉浑身上下不自在,无形中感到自己的贫贱低微,就是乡下人常说的小村人家的孩子,没见过世面的那样。
  在我的记忆当中,再往前数个三十二十年的,还不算是老辈子,仓颉造字,千字万字当中,当数这“逮”字最是遂人心意,最吃香的了。你瞧,有“逮”的就意味着能填饱肚子,不挨饿,能够活下去。那这“逮”字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使用,沿袭至今的呢?没做过考究,不敢妄加评说。至少,打我记事起,从我的爷爷那辈,家里人都在一直说“逮”“逮饭”,我爷爷是民国生人,那我老爷爷就生活在清末了,就是说,这个“逮”字,在我们胶东乡下的老家,已经沿用了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可以上溯到清朝,或者更久远的年代了。
  老辈人“逮”不上饭,“逮”不饱,希望能“逮”上饭,“逮”饱饭——无怪乎这个“逮”字在人的眼里是个香菜饽饽了,很是吃香喝辣,可能就包含“逮”的渴盼吧?
  再说这个“逮”字呢,正日渐淡出人们的口语,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消失,只作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莫论的聊资,顶多算在这里扯闲篇而已。可不管怎么说,一个“逮”字,的确能勾起好多过去常用“逮”字的人的许多往事回忆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