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为啥这么堵
单位离家远公交出行率仅为深圳一半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堵车已是常态。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很多市民都会发问,作为二三线城市,省城济南为什么会这么堵?据了解,造成交通拥堵还有以下七大方面因素。

  中心城区交通量聚集,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很多市民不得不去距离遥远的单位上班。这导致潮汐交通、长距离交通增多,使私人机动化出行急剧增加。

  城市道路交通资源配置不科学,小汽车向高增长、高强度、非理性使用发展。个体机动化出行距离分布在5公里以内的比例超3成。

  包括干支路在内的城市道路路网密度相对偏低。目前济南每平米干支路总长度不足3千米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5.6—7.4 km/km2)的下限。

  公共交通承载能力和分担率不高。济南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25%,较2011年下降了4.69%,且仍在呈下降趋势,远低于北京的46%、上海的49%、深圳的55%、南京的46%。

  慢行交通系统功能薄弱。慢行交通通行环境较差,道路修建过多倾向于机动车道,甚至挤占自行车道、人行道,缺乏立体人行过街设施。

  停车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停车难、停车乱加剧交通拥堵。目前共有各类停车泊位为68.03万个,缺口达74.15万个,且公共停车泊位只有3.24万个,占比仅为4.85%,明显低于我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中15%的比例要求。

  城市交通管理层面缺少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各部门间统筹推进的力度不大,数据信息难以高效整合利用,决策部署的前瞻性、持续性和科学性缺乏支撑。

  此外,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制观念不强;老年代步车、电动车等执法盲区、执法难点突出;公安交警警力不足,管理水平和效能与形势任务还有差距;突发事件、雨雪雾霾恶劣天气、大范围的道路施工、外埠来济与过境车辆交通出行需求增加等都客观上加剧了城市拥堵。
本报记者 王兴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