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与高僧交朋友,没错
华商建议中国企业要摸透当地文化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缅甸,佛教深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 蔡宇丹 摄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越来越多的山东企业走向了世界。有着亚洲最后的商业处女地之称的缅甸,更是吸引了不少山东商人。低廉的人力成本、富饶的资源成了缅甸吸引企业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韩笑
  迁移佛塔毁了一个项目
  缅甸从2010年开启改革进程后,国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政府发布了大量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山东省地矿工程勘探院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山东省地矿工程勘探院进入缅甸市场,从事矿产勘探。谈起在缅投资经验,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缅甸办事处主任常乐说,“不了解缅甸,不了解当地的习俗,就没办法在这里立足。”
  “缅甸人纯真朴实,要对他们以诚相待。如果你尊重他们的宗教习惯,他们是不会过分关心薪水高低的。”常乐举了个例子,几年前,一个中国企业在缅甸做矿产,本来是双赢的项目,但为了开矿要迁移当地一座佛塔,结果引发民众强烈反弹,项目也被迫停了。
  常乐说,中国商人喜欢傍官员,但这在缅甸不奏效。缅甸各地高僧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和僧人真心交朋友会事半功倍。
  潍坊人陈永刚在缅甸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从事户外广告牌的喷绘写真业务。陈永刚认为,缅甸人生活节奏慢,员工非常知足,可能因为对工作不满而进行罢工或突然辞职,相对来说较难管理。
  “这就需要适应当地人的习俗,并且摸索出一套管理办法。我的办法是,注重给员工增加福利,这一点缅甸工人很看重。此外,日常由和我搭档多年的缅甸中层和工人们沟通,减少中国管理者和缅甸工人直接接触,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会。”陈永刚说。
做慈善,搞援建一样重要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缅甸利用外资近80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中国累计对缅协议投资金额146.7亿美元,居外国对缅投资第一位。中国对缅投资以资源开发为主,水利、油气、矿产几乎占中国对缅投资全部。
  而在一资深缅甸华商看来,资源开发、原材料领域并不受当地人欢迎,也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有过不少教训。”上述人士指出,2011年,缅甸单方面宣布搁置中国投资的大型水电项目密松水电站。2012年,中国在缅甸的莱比塘铜矿项目发生大规模抗议,铜矿建设工作被迫全部中断。
  今年,常乐所在公司在进行矿产勘探的同时,转变投资思维,为缅甸当地做一些水文勘测等基础性项目,通过慈善项目、援建项目、免费项目,改善同当地政府、百姓的关系。
  潍坊人刘国栋来缅甸打拼已经有20个年头。刘国栋创办的缅甸凯马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农业和发电设备领域。公司把缅甸的杂交种推广工作推进了一大步,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涉及柴油发电、天然气发电、秸秆发电等领域。随着缅甸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刘国栋带领着公司开始进入了商业地产领域。
  “缅甸有许多耕地,气候条件优越,种植与这里气候相适应的农作物,以及引进更好的种植技术,会有很好的收获。缅甸严重缺电,公司的柴油机发电也造福了当地民众。”刘国栋总结他的投资心得。
政局未稳,投资者持观望态度
  “缅甸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遍地黄金,是亚洲最后一块商业处女地。缅甸正处于改革的初期,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空白很多。”陈永刚分析。
  近年,缅甸国内改革及经济快速发展,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持续对缅投资;日本计划运用日元贷款帮助缅甸改善基础设施;美国企业拟对缅甸通信、电力、机场、能源等领域实施投资。
  但由于在政策环境及硬件等方面不足,缅甸仍被视为投资风险最高国家。缅甸去年11月举行完大选,很多外国投资者都在担心局势和政策会出现变动,不少人采取观望态度。
  刘国栋和常乐建议,对于有志来缅甸发展的山东企业,一定要多了解社会、法律和政策的变化,做好可行性研究以及整体规划,最好能够找到有缅甸投资经验的伙伴或朋友,陪同调研和考察。另外,缅甸处于改革初期,很多法律条文不完善,所以,生意合作伙伴的诚信就更加显得重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