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关注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病早期就诊率不到一成
2016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健康大讲堂现场。
     文/片 本报记者 陈晓丽

  14日下午,本报联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主办的健康大讲堂在医院门诊一楼热烈开讲。山大二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学刚、刘海英为读者详细讲解了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并在讲座结束后回答了读者的众多疑问。专家表示,慢性肾脏病只要能够早期发现并坚持规范治疗诊治,大部分都可以维持病情稳定,不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问题一:除了水肿,肾功能受损还会有什么表现?
  专家:胃肠道、血液、心血管、神经、呼吸、皮肤等各系统都会受累
  慢性肾脏病的症状特点是五花八门,外到皮肤内至骨髓都会受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皮肤、神经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等都会有相应的表现。但因上述各系统的症状、体征多数都不是肾脏病的特异性表现,所以往往被忽视,导致贻误治疗时机。因此,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当出现以下表现时,记得考虑到有没有肾脏病的可能,及时到肾脏科就诊。
  胃肠道是最早、最常见的症状,例如厌食(食欲不振最早),恶心、呕吐、腹胀,舌头、口腔溃疡,口腔有氨臭味,消化道出血等。
  同时,还会出现水、电、酸碱失衡:水失衡可能是脱水或水肿,钠失衡表现为低钠或钠潴留,钾失衡则为高钾或低钾,同时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钙、高磷血症是尿毒症的特征性电解质紊乱。
  肾功能受损还表现在血液系统,贫血是大部分尿毒症患者必有的症状,贫血程度大多与肾功能水平平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主要原因。同时,大多伴有出血倾向,例如皮肤、黏膜出血等,这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破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等有关,也可能是毒素引起的。
  同时,神经和肌肉系统也会有所表现,早期一般表现为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性格和精神也会有所改变,严重时可能出现惊厥、幻觉和昏迷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可以产生肌颤、抽搐等。晚期则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肢端袜套样分布的感觉丧失,近端肌肉无力等。
  此外,酸中毒时呼吸会表现出深而长,也会出现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皮肤表现感觉瘙痒、尿素霜沉积;而且慢性肾脏病患者因免疫力低,容易出现严重感染。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身体代谢机制失调,正常体温低于正常人大约1℃,因此感染时发热并没有正常人那么明显。
  问题二:哪些人群属于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专家:有基础代谢疾病的患者、长期服药、肾病家族史等都属于高危人群
  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属于高危人群。目前我国有1亿糖尿病患者,再加上至少1.5亿的早期糖尿病人群,共有至少2.5亿人群可纳入这一范围,这类人群应注意早期治疗糖尿病,坚持监测病情,并且早期筛查肾脏病。同时,据保守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也有1亿人,这与盐分摄入过多、抽烟、肥胖、缺乏运动、生活压力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高血压会引起肾动脉硬化,导致慢性肾脏病。肾脏病和高血压病往往互为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心血管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可以加重肾功能恶化,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人体每天只需要3克盐,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正常人群每天盐的摄入量为5克。但是我国北方市民盐分摄入量普遍严重超标多达数倍。高盐饮食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促进动脉硬化,增加胃癌、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结石、白内障风险,还会诱发或加重水肿,加重肾脏疾病,诱发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影响人的生存寿命,还会对儿童发育有不利影响。
  正常人群尿中每天排泄出的蛋白小于150mg。如果每天尿液中蛋白含量大于150mg被称为蛋白尿,也同样是高危人群,其中,大于3.5g/24h则被称为大量蛋白尿,出现蛋白尿是肾脏受到损伤的标志之一,蛋白尿会进一步促进肾功能恶化。
  同时,痛风患者、长期服药的患者、有肾病家族史、吸烟者、肥胖者、超过65岁的老年人等都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尽早开始筛查。
  问题三: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可预防或保护肾的办法?
  专家:生活中注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多谨慎,健康有保证。慢性肾脏病重在预防,对慢性肾脏病的三级预防如下。
  慢性肾脏病是可防可治的,但是首先要明确,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保肾的“神药”,保肾就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肾,做到“不伤害”肾脏,不要迷信所谓的偏方和独家秘方,不随意盲从其他人的治疗办法。慢性肾脏病的三级预防机制如下:
  一级预防是早发现和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市民在生活中应注意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戒烟限酒,坚持锻炼,控制体重。高危险人群应该每年进行检查查体,在肾脏病医师指导下进行尿微量血蛋白的检测,一旦发现指标升高,三个月后要复查,每年要通过GFR评估肾功能。生活工作中出现精力下降或总有疲乏感、睡眠障碍、水肿、夜尿增多、尿中有泡沫或颜色加深或者高血压时一定要及时主动就诊。
  二级预防是指合理治疗,保护肾功能,防止发展到尿毒症。生活中,要注意进行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①控制体重: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物、低脂肪奶制品;③限盐少油,每日少于3-5克盐(包括其他调味剂中的盐),不吃加工食品;④戒烟限酒:务必戒烟,有饮酒习惯的人,每日酒精摄入量小于25克;⑤尿量正常、没有水肿的情况下,每天摄入1200毫升左右的健康水;⑥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级预防主要是针对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来说,应注意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酌情接受替代治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左心衰竭、高钾血症、尿毒症脑病、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同时,肾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肾脏替代模式,例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或保守治疗等。
专家介绍
  李学刚,肾脏病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致力于慢性肾脏病防治研究十余年。在各种原发、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缺血性肾病、药物性肾损害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终末期肾病的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
  刘海英,山东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医师论坛-当代肾脏病研究》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从事内科学肾脏病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在各种原发性与继发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谙熟各种疑难、危重肾脏疾病的抢救治疗技术和血液净化技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