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15年,她终于可以回家了
市救助站帮云南女子找到家,让她过上久违的团圆年
2016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李培强 

  临近春节,回家成了共同的话题。  
  18日,记者在救助站了解到不少回家故事,有精神病患者已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回家。在外流浪15年,云南籍一流浪人员已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家人,春节前即可返家。
  杨芝荟在救助站被打扮得干净利索,通过她提供的线索,救助站工作人员近日找到她的老家,不久就会送她回家。 本报记者 吕奇 摄
提到回家 她的眼里都放光
  18日中午,流浪人员杨芝荟一边吃着从食堂带来的饭菜,一边念叨家人情况,得知马上就能回到老家,她的眼里瞬间放光。
  流浪在外15年,患有精神疾病的杨芝荟并不知道老妈妈早已去世,不停往嘴里塞从食堂偷偷倒在兜里的饭菜。 
  1月5日上午,在冰轮路绿化带处住了很多天的杨芝荟被市民发现,眼神呆滞,套了很多条棉裤并用围巾把自己包住的她很快被工作人员接到市救助站。
  洗过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工作人员又给杨芝荟理了发,工作人员从杨芝荟断断续续的自语中听到了“云南”“临沧”等字眼。通过查询地图,救助站工作人员很快找到当地派出所,后又经全国户籍系统找到杨芝荟的户籍信息并和其村支书取得联系。 
  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杨芝荟的丈夫年迈且生活困顿,孩子又在外地打工,家人无法来烟接她回家。目前,工作人员正在订票,争取下周将其护送返家。

一天内为福山流浪人员找到家人
  元旦后在街上流浪、捡破烂,后被市民发现,一天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回家,福山区的王华(化名)如今已经和家人团聚。 
  1月7日下午,在机场路上曲家附近,市民发现一个50多岁打扮怪异的妇女总是四处捡破烂,环卫工人清理完没多久,她又将杂物捡回重新堆积,一连待了近十天。
  担心王华被冻坏,市民赶紧拨打市救助站电话,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华被接到救助站内。此时的王华被多件外套胡乱包裹着,无法挨件脱下,工作人员只得找来剪刀替她“解绑”,并安排为其洗澡、换衣服。 
  “烟台口音很容易辨认,但具体信息她说不上来。”工作人员很快和媒体联系,消息刊出后王华家人很快找到救助站将其领回了家。 
  据家人介绍,王华的儿子也患有精神疾病,因言语不和他和母亲起了争执,并将其打出了家门,王华就此流浪在外多日。 
  “多亏了好心人帮忙,谢谢工作人员的悉心。”看着流浪在外多日的妻子,其家人不断致谢。 

还有多名流浪、患病人员盼回家
  近日气温骤降,担心流浪、乞讨、患病等人员冻伤,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加大巡逻力度,为其提供救助。 
  上午9:00-11:30、下午2:00-4:30、晚上9:00-11:30,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轮班上街巡逻,寻找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等人员,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记者从市救助站获悉,去年11月起发起“寒冬送温暖”大型救助活动后,共救助近500名流浪乞讨、务工不着、投亲不遇、丢钱丢物、因病走失(以精神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为主)、被骗传销等需要帮助的群体。 
  但因部分被救助人员无法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及身份信息等情况,至今仍有不少人无法顺利回家。本报齐鲁壹点客户端将陆续推出被救助但目前无法找到家庭信息的人员情况,如果您有相关线索,请及时联系。另外,天气渐冷,如果您路遇以上需要帮助的群体,请直接拨打110或救助站电话:0535-6682129.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