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2016年0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涛 刘蒙蒙 周锦江 李晓东
  国务院自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旨在解决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潍坊作为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16个试点城市之一,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使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成果丰硕。特别是“新农合”工作的启动,使医疗保障覆盖率在短短几年中迅速升至95%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得以快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调 查
五家三级医院四家人满为患
  潍坊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潍坊市委会秘书长崔向东介绍说,日前她们调研五家三级医院,有四家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但从病种数据看,能够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诊治的患者可达50%以上,而部分三级医院占比达65%以上。与之相对,各县市区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却床位闲置,甚至部分二级甲等医院床位使用率在50%以下。如若将三级医院患者向二级以下医院分流,其人满为患的情况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只要实施有效的制度安排,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看病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同样一个病种,在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诊疗竟有5-10倍价格之差,直接加重患者负担,成为“看病贵”的最核心因素。所以,如若针对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核心要素入手,通过一系列医疗制度改革,或将从根本上破解医改难题。对此,大家普遍认为,只要把医改的重点放在基层,使一、二级医疗机构发挥其应有的分诊作用,问题就将得到有效解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瓶颈多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预防、保健、医疗、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等职能,其建设和发展对于实现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意义重大。
  根据中国农工民主党潍坊市委会员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尽管潍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低下,作用发挥差,患者不愿到基层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管理层观念陈旧,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实行收支两条线的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性不高;医保报销政策不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不尽人意;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人事制度管理滞后,难以调动起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崔向东举例说,在一级医院调研时发现,部分病人使用的一些药物,如玻璃酸钠、打化疗药物等在一级医院不予报销等问题,导致这些病人流向二、三级医院,不但加重“看病难”,因三级医院收费高,亦加重“看病贵”,同时也增加了医保资金的支出。
  与此同时,资金拨付比例也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崔向东表示,二、三级医疗机构,因其体量大,所以抗风险能力强,超额资金不拨付对其经营活动无甚影响。相反,一级医院大多仅有百万或几百万的年均收入,如超定额资金不到位,将对其正常工作构成很大的影响。在本次调研中政协委员们了解到,有的一级医院有百万超定额资金未拨付,致使医院数月不能发放工资,正常业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制约了医院的正常发展,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对 策
让分级诊疗惠及广大患者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崔向东建议,根据潍坊实际情况,制定并实行一、二、三级医院转诊制度;尽快取消一级医院使用药物及检查限制;提高一级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报销比例;增加一级医疗机构资金拨付比例,以适当方式返还一级医院被扣除大额超定额资金。
  在中国农工民主党潍坊市委会员会提交的政协提案中也明确提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让基层群众享受更好、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医改的重要目标,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根本,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现有人员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实用型人才,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城乡对口支援的政策措施,引导大医院对口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把中高级职称比例向基层倾斜、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倾斜;鼓励大医院退休专家到基层服务。
  对在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调资、晋职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提高他们的待遇,用优厚的待遇保障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水平,配备基层诊疗所需的设备、仪器,改善就医环境,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设备更新,完成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标准化配置,改善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配置水平,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改革医保报销政策,发挥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参保人员到基层就诊。鼓励患者“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凡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由基层转诊到大医院住院治疗的要大幅度提高报销比例;凡是康复阶段仍在大医院住院要降低报销比例,转诊到基层后再提高报销比例。
  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比例。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的报销总额度。逐年提高报销总额度,吸引更多的人到基层就医,拓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空间。四是取消对城镇职工医保就诊人次的限制。取消就诊人次限制才能鼓励患者到基层就医,基层就诊人次和服务量才会相应增加。
  与此同时,加强监管和绩效考核,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职工的积极性。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给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