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云云
在商河,提起鼓子秧歌,人人都能扭一扭,要是问起什么时候开始跳的,大家通常会说:“我有记忆以来,就有鼓子秧歌。”到底鼓子秧歌有多久的历史?商河鼓子秧歌有几种流派?商河鼓子秧歌因何存在?不是专业人士一时半会儿难以说清。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商河县文化馆馆长徐静,为大家揭开鼓子秧歌的神秘面纱。
距今已有2000年
在大多数商河人的记忆中,鼓子秧歌是从出生就开始有的产物,有人曾戏言“还真不知道啥时候就有的,反正鼓子秧歌的年纪比我大。”徐静告诉记者:“难怪大家有这样的想法,鼓子秧歌距今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据徐静介绍,鼓子秧歌孕育于春秋战国,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时期。商河的鼓子秧歌有两个高潮期,分别在1953年进京表演(此时还叫手鼓舞)和1980年前后。在民间一直有“跑十五”的说法。
鼓子秧歌三流派
在汇演过程中,十几支队伍人人不重样,每支队伍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细看来,每支队伍形色各异,除了丑、伞、棒、花的排列不同外,表演者手中伞的拿法也各有千秋。徐静说:“根据表演者拿伞方式的不同,商河的鼓子秧歌可以分为扛伞、插伞、举伞三个流派。”
据了解,将伞扛在肩上,为“扛伞派”,动作舒展,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以赵奎元、三帽等村为代表。将伞插在腰间,动作飘逸,为“插伞派”,以孙集镇的杨庙村最为著名。动作铿锵有力,将伞举过头顶,则为“举伞派”,贾庄镇栾洼村是“举伞派”的典型代表。徐静提到,每个乡镇、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商河县在发展过程中尽量保留鼓子秧歌的原始性。徐静说:“在商河一直有‘商家的鼓子、杨庙的伞、三里庄的棒,袁窦的花’的说法,我们希望每个乡镇村庄的特色一直保持下去。”
三种起源无定论
商河的鼓子秧歌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其因何产生,迟迟没有定论,社会各界说法不一。徐静提到,商河鼓子秧歌起源有三种说法:鼓子秧歌起源于抗洪战争后的庆祝活动;起源于祭祀活动;起源于军事战争。
徐静说:“每种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目前我们更倾向于庆祝活动,就像现在这样过年跑秧歌一样,表达了大家迎接丰收庆祝团圆的心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