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价不是“速效救心丸”
2016年03月0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年初,随着设立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限的调控新政出台,地板价成了新热词。没多久,就有煤炭行业从业者呼吁,现在煤炭都跌成土豆价了,能不能也给我们设个地板价?从表象上看,这两年煤炭行业确实正经历困局,若能在这紧要关头设个地板价,那简直就相当于给煤炭企业送去“速效救心丸”。可是,往深里分析,让企业止损扭亏可以是价格调控的效果,但绝不应成为一项政策的出发点。
成品油地板价之所以能够出台,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不在企业一端,而在于这么做能使我国的石油自给能力不因价格走低而削弱,从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然而,与原油资源存在短缺不同,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对外依存度也不高,非但够用,还严重过剩。
如此看来,煤炭与成品油的病状相似,后果却不一样。给成品油开出地板价的方子,并不代表煤炭就该照方抓药。煤炭之外,钢铁、玻璃、水泥、电解铝……这些不太景气的行业难道都得靠地板价“抬”起来?谁都明白,这些行业的“病根子”就是产能过剩,若真为困境中的过剩行业“赐”个地板价,无疑会释放出错误的“信号”:反正旱涝保收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此一来,反而会延缓产能退出的节奏、贻误转型升级的战机。
说到底,地板价不是万能药,价格调控也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况、条件和时期。靠地板价这种带有行政干预色彩的法子“治疗”无关国家经济安全的过剩行业,是比市场的方子见效快,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更强,必须谨慎使用、尽量不用。(摘自《人民日报》,作者苏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