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邮政“家·信”活动受追捧
一个多月时间收到近千封家信
2016年03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2月29日讯(记者 任磊磊) 2016年中国邮政申猴贺岁封片开奖暨“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公益宣传活动将于3月5日在济南启动。为吸引市民对家信的关注,山东邮政发起了征集家信的活动。
  活动自1月21日开始截至目前,参与人数近万人,收集家信近千封,家信的内容无不传递着家庭温情、浓浓亲情、社会正能量。
  “隐约间我记起了小时候大夏天您蹬着自行车带我去医院打针时的满头汗水;也记得上次寒风中您骑着电瓶三轮车送我去车站,戴着手套都冻手;也猛然想起,爷爷奶奶年近80,您也奔着60岁去了……”
  这是一位网友通过邮件的方式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信。从文学角度看,这封家信文采并不算出色,也没有奇思妙想,但是其中的感情却极为真挚感人。不少读过此文的编辑都被感动了。
  一个60岁的老父亲,为了挣钱还要外出打工,长期以来,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血汗,却被长大成人的儿女长期忽略。一个突然醒悟的儿子,用一封家信做了一次心灵的“忏悔”。文字的力量是伟大的,有时候,我们难以启齿的语音,通过书信的方式,借文字表达出来,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耐人寻味的品质。
  这封信只是“家·信”活动来稿的一个缩影。在收到的众多家信中,有漂泊在外的游子写给家中父母的“感恩信”,也有严父慈母教导子女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还有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这些家信要么感人、要么幽默、要么温馨,每一封都寄托了作者对父母、对亲人、对朋友的真情实感。
■一封家书
  亲爱的父亲:

  长这么大以来从没有给您写过一封信。印象中写信的年龄是在初中时期,那时候没有电话,给在外打工的姐姐打电话时提起过您;那时年幼,竟悟到您可能是在咱们家庭中唯一常被忽视的那个。
  或许,在我的印象中,您一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亲角色。您抽烟喝酒,年幼时给我留下的多是您与母亲吵架的不好的记忆;您是乡下人,有着普通农村人一样的懒惰和粗犷;您也是一个农民工,和其他民工一样总穿着沾着涂料的衣服,还有总是留胡茬,却不爱打理。与我年幼时所想象的一个知识分子的父亲角色不同,您的确不是。也很难想象您像教书先生一样拿起钢笔批改学生作业的场景,明显有些不搭。
  回想长大的过程,总是跟母亲亲近,与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亲近,来自家庭的性格影响多是与他们有关。很长的时间,好像我的长大与您无关,您总是那个被忽视的人。
  2015年8月,天津港发生爆炸,我每天关注着各种灾难现场的信息。那一段时间的确忙碌,事件过了两周时间接到二姐电话,接通便问知道天津大爆炸吗。接下来便是电话那头的自我抱怨,抱怨她竟然也忘了作为父亲的您就在那个发生灾难的城市。两周的时间,我们却没有给您一个电话,问一声平安。如往常一样,您再次被忽视了。
  挂掉二姐电话我给您打过去,接到这样迟来的电话不知您当时心里是如何想的,不知是否因被忽视而多少有些哀怨。只记得您说没有事,离爆炸点还有100多公里远。那时,我说别再打工了,还是回家,您在外我不放心,爷爷奶奶在家也需要照顾。
  在很多时候,您的确被我忽视。平时给您的电话甚少,似乎忘记了您除了给了我生命,也做过了其他很多事情。我用生硬的语气让您回家照顾爷爷奶奶,是因为爷爷奶奶年近80,您该回家照顾他们。我不想他们生病没有亲人在身边,还要找些外人。
  上次回家,知道母亲身体不好带了些药,谈话间偶然得知您生过一次病,母亲找家族人帮忙把您送进了医院。母亲说您是喝酒喝的,我做不到在长大后就向您说教,更无颜质问您为何不跟我说。我只是默默地去想,为何我回家只需两个小时,您却不给我打个电话?
  您可能有您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我不愿去想,只是感觉,血缘关系总是亲人间最牢靠的情感。隐约间我记起了小时候大夏天您蹬着自行车带我去医院打针时候的满头汗水;也记得上次寒风中您骑着电瓶三轮车送我去车站,戴着手套都冻了手;也猛然想起,爷爷奶奶年近80,您也奔着60岁去了……
  与您话本来就少,也不想再多说,只是希望您若身体不舒服就给我打个电话吧。就像我希望您能安心在家照顾爷爷奶奶一样,我想在您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在您身边。
  少喝酒,烟就戒了吧。
      此致  
  敬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