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飙升未必是有房者的“福音”
2016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房价的快速非理性上涨,除了容易加大信贷风险,还会带来生活成本加重等副作用,不仅让尚未买房的外来人口在犹疑中“逃离”,降低城市社会经济的活力,对于有房者的负面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
  随着持续的货币政策放松及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出台,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创下本轮反弹以来最大涨幅。在“买涨不买跌”的惯性思维之下,房价的快速反弹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提升,由此幻化出来的经济数字,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确实形成所谓的“亮点”。可在此之外,房价的快速非理性上涨,除了容易加大信贷风险,还会带来生活成本加重等副作用,不仅让尚未买房的外来人口在犹疑中“逃离”,降低城市社会经济的活力,对于有房者的负面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
  现在有不少研究者都表示,本轮一线城市的房价领涨,与宽松的信贷政策密切相关,有相当比重的楼市成交来自投资需求。宽松的信贷政策意味着投资者能够以更少的资金撬动房价,由此引发的盲目抢购和投资接力,更加剧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据称,眼下四成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够不上北上广深一套房,经济增长与房价间的鲜明对比可见一斑。而投资需求导致的楼市泡沫,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仅如此,房价的快速非理性上涨,带给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服务价格以及生活成本的上涨。在房子仍旧无法与公共服务脱钩的机制下,房价上涨首先就意味着外来人口安居成本的上涨,在持续增强的增收压力之下,这些人要么以加薪为应对,要么选择离开。近日就有媒体报道,一线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家政价格,出现了较大增幅,而新发布的统计数字也显示,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同比下降1.5%,为十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虽说比重不高,却是值得警惕的信号,若外来人口大规模流出,对城市经济的打击是重大的,看看每年春节各个“空城”的种种不便,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房价非理性上涨对有房者来说也未必就全是好处,覆巢之下,难有完卵。有且仅有一处住房的人,非但无法卖掉房子享受“身家上涨”的好处,还得承受物价上扬带来的巨大压力,若是工资水平没有相应提高,恐怕就得降低生活品质了,至于换套大房子,更成了奢望。就算是手里握着多套房,还及时出手落袋为安,也只不过是把风险转嫁给了接棒者和银行,就整体而言仍是弊大于利。难怪近来南京的房价疯涨,让省里都捏了一把汗,江苏省物价局公开提示风险,并要求“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商品房销售等方面,要有对未来发展负责,对百姓购房负责的态度”。
  一直以来,中央强调的都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可落到地方层面,很容易因为对短期经济数字的追逐,或者出于迅速补上过去欠账的考虑,有意无意地放任房地产市场处于过热状态。应该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快二十年了,在房价调控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可用的政策工具也很丰富,如果说连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到的短期趋势,地方政府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恐怕就真像江苏省物价局所说的那样,是个“态度”问题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