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金“有钱难花”难点在哪儿
2016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波

  儿子遇车祸连遭两车碾轧身受重伤,光在重症监护室就住了15天,两个肇事司机均逃逸。这突来的打击,曾经一度让天桥区苏成娥老人绝望,家里贫困,巨额抢救费哪里来?让她没想到的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政策帮了大忙,垫付了50000多元的抢救费,把儿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详见《齐鲁晚报》3月2日B03版)
  事实上,济南市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度早已经正式实施,但由于民众知晓率低,部分医院积极性不高等原因,享受利好的伤者还是少数,实施一年来也只花出300多万元,仅占千万救助基金的三成。一边是车祸伤者亟须救助,其亲人忧心如焚;一边却是大量的救助基金躺在账户里睡大觉,不能做到物尽其用,救人于危难之际。如此现实实在令人“心堵”。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首先应该加强宣传攻势,尽到告知义务,通过各级各类媒体、驾驶员培训机构等,甚至可以将教育的触角伸向学校,积极宣传和推广“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度”。如果能够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一旦遭遇车祸,申请救助基金的市民就会心里有底了。
  对于有些医院因种种原因对“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度”不太感冒的事实,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能,尽量为医院垫付的资金回款提供最大的便利,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医院转变“先收费后看病”的陈旧观念做好扎实工作,尽全力解除其后顾之忧。只有让医院能够自觉自愿地积极加入到“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制度”实施的队伍中来,这一“救命钱”才会真正发挥作用,生命的“绿色通道”也才会畅通无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