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了,他只对我一个人笑!”
胶州一村妇照顾患病大伯哥,年逾六旬仍无微不至
2016年03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郑素连给大伯哥刮胡子。
  郑素连为大伯哥喂饭。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震 本报通讯员 铁弩
  今年63岁的郑素连自1980年嫁到胶州市铺集镇黔陬村以来,36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患有精神疾病的大伯哥,在这片秦汉古郡的土地上,她的孝悌善行传遍了十里八乡。
说服丈夫,她将患病大伯哥接进家门
  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胶州市铺集镇黔陬村村民郑素连的家里,一进门便见到郑素连正在为坐在院子里的大伯哥刮胡子。“你看看你,嘴别动!”因为大伯哥迟焕林一直笑,所以郑素连不时“教育”一句让他配合。“30多年了,他只对我一个人笑过。”郑素连说。
  1980年,郑素连嫁入黔陬村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的古村落,当时丈夫迟焕芹在外工作,公公早逝,婆婆患有脑血栓,她扛起了照顾患有精神病大伯哥的重担。
  大伯哥迟焕林今年73岁,20多岁时患上了精神疾病,失去了自理能力,一直没有成家,因为兄弟俩已经分家,迟焕林只能跟生病的母亲住。“他可以自己走路,但是无法与人交流,连大小便等简单的事情都无法独立完成。”迟焕林的弟弟迟焕芹说。
  1983年腊月,郑素连出去寻找在外流荡的迟焕林回家过小年吃饺子,发现他的脚已经冻坏了。作为过门才3年又尚有幼儿需要抚养的郑素连,当即决定让大伯哥留在家里住,她说服了担心哥哥有精神病怕伤了孩子的丈夫,把大伯哥接到了自己家,一住就是33年。
寻医治病,她从娘家借来“巨款”
  1982年,郑素连生了大儿子之后,不但要照顾婆婆、大伯哥和孩子,还要下地干活、做家务,所有的重担都压到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虽然悉心照顾着大伯哥,但郑素连始终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跟丈夫商量要为大伯哥治病。1985年,郑素连将家里所有的4000多元积蓄给了丈夫,让丈夫带着哥哥踏上了寻医之旅,跑遍了青岛、潍坊等大医院之后,积蓄花完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
  一年后,郑素连听镇上的亲戚说西安有个地方可以治疗大伯哥这种病,于是她又和丈夫商量,从婆家借来4000多元“巨款”,再次让丈夫带着哥哥踏上了寻医之旅,但是依然毫无效果。之后的很多年,郑素连只要听说有地方能治精神病,她都会让丈夫带着大伯哥去,但都失望而归。
放心不下,她将大伯哥从敬老院领回
  由于大伯哥晚饭不吃馒头,只吃菜汤泡大米饭,郑素连每晚工作回来,不管多累、时间多晚都要坚持做大米饭给大伯哥吃。夏天,大伯哥特别爱吃西瓜,但常常连瓜皮、瓜子都吃了,郑素连就耐心地削去瓜皮、挑出瓜子再给他吃。大伯哥因病四处游荡,衣服鞋子往往弄得很脏,而他自己根本不会洗衣刷鞋,郑素连就每晚收工回家给全家做好饭等全家吃完都睡了后,再掌灯在自家东厢屋内给迟焕林洗衣刷鞋,经常忙到深夜。
  2012年,大伯哥迟焕林作为铺集镇第一批集中供养人员住进了新建的中心敬老院。搬进敬老院后,郑素连始终放不下心来,每天都去看望并帮助大伯哥打饭、洗衣、洗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大伯哥在敬老院并不舒服,于是她毅然将大伯哥再次接回家,一直生活至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