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二月二
2016年03月1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乔兆军
在童年的记忆里,过了春节、元宵节,紧接着,农村里最热闹的便是二月二了。这一天最让我难忘的是:吃玉米花、吃春卷、剃龙头。
那时,家家户户缺吃的。我们盼过二月二,主要是为了吃。一到正月底,母亲便到河滩去挖一些河沙,洗净晒干,用细筛子过一遍备用。二月二这天,母亲把沙子倒进铁锅里烧得烫手,再倒入选好的玉米粒,拿着玉米芯,不停地在锅里搅,不一会儿,就听玉米“噼里啪啦”争先恐后地炸开了花。
早上去学校,口袋里装满了玉米花,捏起一颗,高高抛起,仰脸张嘴,玉米花就不偏不斜落入口中,“咯嘣咯嘣”嚼着,又脆又香。一把玉米花就足以让我们吃得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吃玉米花象征着“金豆开花”,龙王上天,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生气,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天河的玉龙不忍人间生灵涂炭,就偷偷施了一场雨。玉帝震怒,将玉龙贬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予以释放。人们为了拯救玉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次年二月初二,人们猛然想起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炒玉米。玉帝闻讯金豆开花,只好将玉龙释放。从此,二月二爆玉米花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二月二这天,到了中午,一定要吃春饼的。吃春饼又叫“吃龙鳞”,母亲用温水和面,和好后揉成团,饧一会儿,切成大小适中的剂子并擀成薄饼,用小火烙成。拿起一张热乎乎的春饼,既软和又韧性十足,将豆芽炒肉丝、酸辣白菜丝、葱丝卷入春饼中,然后蘸着面酱吃,香喷喷的滋味润透心田。
二月二,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剃龙头”。家乡的正月是不能理发的,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剃头后,一个月都不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父亲的理发手艺不错,他一边给我们剃头,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剃头,今年定有好兆头”。他是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大人们在新一年里顺顺当当,有好运气。
步入二月的门槛,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桃红柳绿,生机勃勃。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天,去野外寻花觅草,踏青游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