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河采油厂:科学指挥“水军”高效驱油
2016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5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马俊松 秦月) “没投大钱,却效益喜人,依靠超前注水有的放矢地培养潜力,就让油井日产量增了10多吨!”近日,现河采油厂油井河60-侧斜29井的低成本“复活”让地质研究所的开发技术人员津津乐道。
  据了解,河60-侧斜29井井位于河60区块的南部,原开发层系沙一4-沙二5,日油不足3吨。2015年6月,开发技术人员对沙二1(3)层提前注水1.3万立方米培养潜力,待能量恢复后适时对油井补孔。目前,河60-侧斜29井日油一直稳定在14吨。
  “其实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的关键就是精准水驱补充地层能量。”现河厂油田开发主任师张戈说,低油价下油田投资成本大幅度压缩,采油厂可操作成本捉襟见肘。对此,技术人员从2014年下半年起开始探索低成本开发战略,把目标对准地质储量2.5亿吨,占全厂总地质储量三分之二的水驱油藏,通过动态分析寻找注水能力不均衡的井组,依靠调参等“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方式指挥“水军”高效趋替油藏,实现效益开发。
  对水的认知与运用,开发技术人员从以往的“怕水”、“堵水”,逐步转变为现在“引水”、“治水”。一些注采井网完善、注采敏感性较强的井组,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存在明显水窜方向。“有的油井一注水含水就上升,有的油井又没动劲。”地质技术人员通过动态分析,有意识地通过调节水井、油井参数调配地下水流线,进一步补充欠注井能量。2015年,该厂在35个井组实施后,自然递减下降0.23%,累计增油6230吨,增加可采储量2.1万吨,增加效益1265.5万元。
  对注水的调节不能一概而论,要联系地层、井况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针对注水井点比较多,注采井距差异比较大,敏感性也有差异的井组,根据不同井距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参数调节,进而改变地下水流场。2015年,现河厂在河50、河31、河68等区块75个井组实施精细注采调配工作量223井次,见效51个井组,井组稳升率达到68.6%,自然递减下降1.3%,累计增油量3501吨,增加可采储量3.96万吨,增加经济效益约733万元。
  据了解,所谓注重效益、注重管理,就要最大限度利用好水驱能量,实现油藏的科学开发。史6-16井组的史更6井地层能量充足,针对单井提液由抽油机改电泵,日产由4.2吨上升到10.8吨。技术人员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进一步研究发现井组能量还有潜可挖,于是对井组实施放大压差均衡提液技术,把同井组的临井史6-43井参数上调,使地下提液水线更均衡,该井产量由1.7吨上升到8.7吨。
  “不再是单纯拿产量,而是更加注重水驱的均衡性,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油藏。”张戈介绍,今年以来,采油厂启动了水驱油藏注采耦合、不稳定注水、流线调整、间歇采油等低成本开发技术应用及推广项目,在新的研究中开发工作侧重于水窜水淹的提前预警,旨在利用水军的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多采效益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