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拆除“不定时炸弹”,患者“虎口脱险”
——莱芜市人民医院显微镜下成功实施一例颅内脑动脉瘤夹闭术本报记者于鹏飞通讯员常永亮徐雯雯
2016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体最复杂、最神秘的部位在哪里?大脑无疑首当其冲。要在这个区域动手术,对于医生来说,永远都是一次穿越生死的挑战。近日,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抢救了一例颅内动脉瘤出血患者,术中将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成功夹闭颅内动脉瘤,将患者颅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成功排除。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已度过危险期,正在住院脑功能康复中,家属对医院的服务、设备及技术都赞叹不已。
  “病人好些了吧,有什么不舒服没有?”“她好多了,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状况发生,谢谢您宋主任!”这是3月15日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宋纯玉在普通病房查房的一幕。
  家住莱芜市莱城区的陶大娘今年已满74岁,3月3日,在农村家中因右侧肢体无力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2小时入院。颅脑CT显示,脑内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患者昏迷加深,完善相应检查,积极术前准备。由于病情复杂、危重,手术难度大,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精心讨论、反复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全麻下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夹闭术,手术由宋纯玉主任医师及李普贤主治医师、朱司泉医师配合在显微镜下耗时3小时顺利完成。
  据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宋纯玉介绍,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
  “其实,脑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通常是因颅内动脉血管管壁病变形成局部气球样异常扩张。脑动脉瘤随年龄增长有增大趋势,血管壁也越来越薄,在血流不断冲击下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遇到情绪激动、劳累、用力等诱因就会破裂,造成致命性颅内出血。”宋主任向记者谈起脑动脉瘤的危险程度。除此以外,对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条件者可首选颅脑CT检查,CT扫描不能确诊者可行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金标准。早期进行该检查,可明确患者出血情况,还可判断预后。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是无创性的脑血管显影方法,95%~98%有动脉瘤的病人可以通过CTA检查发现。
  宋主任提醒广大患者,脑动脉瘤一旦破裂,一般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这是因为出血7天后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若能在此期间视病情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或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动脉瘤切除术等,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
  “多亏了医院神经外科的医务人员,他们真的很厉害!之前压根没想到脑动脉瘤会要人命,更没想到手术如此顺利,真心感谢!”陶大娘的家属激动地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陶大娘的病情逐渐稳定,目前正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
  采访中,记者获悉,该手术风险极高,术中一旦出现动脉瘤破裂就会出现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该手术要求主刀医师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扎实的脑血管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及整个团队的严密配合。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和艰辛探索下已能独立完成此类4级手术,挽救了众多的动脉瘤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