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道
2016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故乡的味道,是不敢触摸的伤感,是无法再尝及的美好,是我永远难忘的记忆与珍宝。——题记
  故乡的小路,一如从前,沿着蜿蜒的河岸前行,幽长而清静,温暖的阳光洒在河面上,闪着细碎的光芒。天,蓝的深沉,温润的蓝色,醉了人的心神。故乡,似乎还是十年前的模样,什么都没变,却也什么都变了。顺着散乱的记忆,顺着熟悉的感觉,再次站在这木门前,内心期待却也害怕。
  轻轻推开门,还未迈入,沁人的香气便已扑鼻而来。抬眸,望着院中的玉兰花,它依然如十年前那般,盛放着,灿烂无瑕,搬来把藤椅,放在树下,躺上去,就像爷爷从前那样。望着满树的玉兰花,意识渐渐模糊,朦胧间,记忆中那香甜的味道,慢慢漫延开来……
  曾经,我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玉兰树下,闻着淡淡的玉兰花香,听爷爷讲他们的故事。爷爷总是爱讲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故事,有时来了兴致,甚至会亲自表演一番给我看。我不知道爷爷是否亲身经历过,但我能感受到爷爷那高昂的斗志,好像我们正处在那个年代,在为赶走侵略者而战斗。每次,奶奶总会煮一壶茶给爷爷,而茶杯上总飘着几片新鲜的玉兰花瓣。浓郁的茶香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混合成一种特殊的香味。是个小馋猫的我,实在忍不住诱惑,便喝了一大口,可这茶一入口,就苦的我皱起了整张小脸,惹得爷爷哈哈大笑。原来在如此美妙的香味下,有的却是如此苦涩的滋味。
  对于奶奶煮的茶,我不怎么感兴趣,那样清苦的味道,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可要论奶奶熬的红豆粥和蒸的玉兰糕,那绝对是我记忆中最可口的美味。幼时的我,最期待的事,就是看着奶奶为我熬红豆粥,为我蒸玉兰糕。熬粥用的红豆,每一粒都是我和奶奶一同挑选;做蒸糕用的花瓣,每一瓣都是我跟奶奶一同捡拾。每次奶奶进厨房,我总会搬把小凳子,坐在门口,看着奶奶忙碌的背影,看着冷清的厨房变得热气腾腾、烟雾缭绕,看着单调的红豆和玉兰花瓣,在奶奶的手中,一点点的变成香浓软糯的红豆粥和清新爽口的蒸糕。不一会,厨房就会充满了红豆粥和玉兰花的香气。有时候,我也会站在奶奶的身边,眼巴巴的看着锅里,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它们可以快点出锅。刚出锅的粥和蒸糕是最香的,浓郁的香气随着蒸蒸热气散发出来,鲜目的红,无瑕的白,只看着,就会让人食欲大动。我总是等不及让他们凉下来,也不愿让他们凉下来。每次,奶奶总是让我顺着气,让我慢慢的吃。
  可是,那样暖心的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再也不会有人在玉兰树下给我讲故事,再也不会有人辛劳的为我做红豆粥和玉兰糕了,再也不会有人为爷爷煮一杯苦茶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在记忆中缅怀了。那清冽苦涩的茶香,那香甜的红豆粥,那淡雅的玉兰花香,那是爷爷奶奶的味道,那是故乡的味道。可这些,我却只能在梦里追寻了。曾经年幼的我不懂,爷爷为何喜欢那清苦的味道,为何喜欢给我讲那些过去的故事。现如今,却突然明悟了。
  我缓缓的睁开眼,似乎还介于朦胧与清醒之间。入眼,皆是一片白,没有打碎什么,有的,只是落了满地的白。抬眸,嗅着淡淡的玉兰花香,眼前的玉兰树渐渐与记忆中的玉兰树重叠,嘴角扬起一个轻微的弧度,眼角却有一滴清泪落下。
(莱芜一中五十四级一级部十四班 周慧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