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乞丐透支了社会爱心
2016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曲征
 
  在济南一些商圈、车站等地,时常能看到乞讨人员,他们或衣衫褴褛,诉说着悲惨故事博得路人同情,或衣着体面,借口没钱回家忽悠年轻人。(详见15日《齐鲁晚报》“乞丐组团,有的盘踞一地逾10年”)
  笔者小时候见过一些乞丐,他们不过是要点吃的,要点喝的,来维持生存而已。那时的乞丐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对于他们,人们会怀着怜悯之心施舍一块干粮、一碗米粥,从未给过现金。笔者读过有关国外乞丐的情况,有的国家规定,不会卖艺的不能做乞丐,因为不向路人贡献才艺就获取钱财,会培养好逸恶劳的不良品质,对于乞讨人员以及施舍者都是一种自尊心的伤害。
  而反观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些乞丐,依靠表演“惨象”或者编造悲惨故事来赢得人们的同情心,不要衣服、食品等生活用品,唯要现金,并且只是跪在那里,或者靠耍嘴皮子、软硬兼施甚至死缠烂打来博得“同情心”。职业乞丐的泛滥,欺骗了人们的眼睛与善良,冲击了社会诚信体系,当人们施舍钱财发觉上当之后,一颗爱心受到污染,一颗怜悯之心遭受打击。
  目前而言,鉴于职业乞丐依靠欺骗手段博得路人同情,已涉嫌诈骗,所以警方在查明真相之后,完全可以使用诈骗罪名将职业乞丐绳之以法。那些依靠编造谎言的职业乞丐,也应该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以及污染社会风气买单。此外,过路民众也需要擦亮眼睛,要学会辨别真假乞丐,辨别过程也不是多难:碰到乞讨人员,可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拒绝救助者多半是职业乞丐;同时那些不要食物、衣物和其他生活物品而只要现金的人,也大多是职业乞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