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卡大多流向街头
2016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搜索网上报道可见,像路先生岳母这样的遭遇并不鲜见。
  去年10月,成都的徐女士意外发现自己名下多出来5个绵阳号、1个哈尔滨号,不符合实名制规定;去年5月,济南市民吴升平在帮女儿补办手机卡时,发现他自己名下莫名多出57个手机号码,运营商回应称是代理商违规操作;2013年12月,福州市民林女士发现丈夫名下竟有672个手机号码……
  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第一财经日报曾报道,部分运营商的基层业务人员借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业务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据悉,实名制完成情况和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绩效挂钩,员工的绩效也依赖于公司、个人业绩完成情况。
  此外,业内人士还爆料称,最常做这种事的是通讯公司的区域合作伙伴。“很多人以为街头卖的电话卡是不实名的,其实,只是不用你的身份证注册而已。”据介绍,对于大批量的合作商来说,光用自己的身份证还不够,还得动用别的资源,泄露了身份信息的人就成了这些“僵尸号”的寄主。
  按照《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要求用户出示有效证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应当予以配合。如果运营商不配合实名登记工作,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本报记者 戚云雷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