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检查左右为难
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这种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由于当时人们对它的未知,这种射线被命名为“X射线”,“X”表示未知。不过,这并不妨碍医学影像检查新纪元的开启。如今,由X射线衍生出多样的医学检查手段,如摄片、胸透、钡餐、CT(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以及磁共振等。这些检查方式孰优孰劣?X射线检查对人体究竟有多大影响?

  本报记者 陈晓丽
辐射太大, 能摄片不胸透
  众所周知,X射线带来的辐射会对健康带来风险。不过,面对复杂难以诊断的疾病,我们在两者之间权衡:当疾病的致命风险远远大于辐射带来的危险,为尽量保证生命的长久,就要考虑使用CT等检查手段了。摄片、胸透、钡餐等检查手段,有何不同?
  摄片一般几毫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属于静态的检查,例如骨折、脱位等。胸透则可以保持动态连续观察,因此耗费的时间也长,辐射量就大。7月22日,本报健康大讲堂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庞涛说,无论是做疾病检查还是定期体检,如果能摄片解决,就不要选择胸透,胸透是原始的检查方式,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取消了。
  “胸透还有个明显缺点,就是无法保存检查资料,留下的只有检查医生出具的报告单,很难形成前后对比。”庞涛开玩笑说,“即使出了医患纠纷,打官司都没证据。”
  由于钡餐剂在到达结肠后已经浓缩,充盈效果较差,目前,钡餐主要应用于上消化道检查,即食道和胃。做过钡餐的人都知道,喝下钡餐剂后,检查中,医生会指挥你做下咽和转身的动作,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消化道全貌。
  结肠检查可用钡剂灌肠代替,但检查时常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也不易检出微小病变,如今,医生一般会选择精确度更高的肠镜检查。
CT辐射量 是摄片上百倍
  被伦琴发现近80年后,X射线在医学检查技术中的应用再次有了质的飞跃,这就是1972年CT的临床应用。
  CT也是应用X射线,CT机器包含扫描架、检查床和计算机系统。当病人躺在检查床上的时候,检查医生会将球管设定在需要检查的部位,这时发射X射线的球管可围绕患者转动,获得患者不同横断面的扫描结果。
  “我住院的时候,医生让我去做强化CT,为什么啊?”庞涛说,门诊中,不少患者常有如此疑问。CT可分为平扫和强化两种,其中,强化主要利用不同组织对于药物的吸收程度不同诊断病情,例如,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强化方式与强化程度就有区别。
  “相对于磁共振来说,CT检查速度快,经常用于急症的检查和诊断,例如颅内急性出血和颅骨骨折等。”庞涛说,“但是CT的辐射量比较大,可达到摄片的上百倍,医生需要严格把握CT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孕妇和准备生孩子的育龄期女性通常不建议做CT检查。”
  同时,做CT检查时要求患者非常配合,才能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如果检查时患者随便乱动,影像就是虚化的,例如胃肠道这种随时在蠕动的器官,CT对微小病变的成像效果就不够理想,不推荐使用。
  相对于钡餐只能观察到胃腔内部的情况,CT可以精准发现胃肠道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胃肠道肿瘤的外侵程度。
磁共振没辐射,体内存金属者不适合
  现场,还有读者提出:“我每次去做磁共振检查就浑身难受,是不是因为辐射太强了?”其实,磁共振应用的是磁场原理,没有辐射危害,有些人感到难受可能是因为幽闭恐惧症。
  庞涛说,磁共振仪器内部空间非常狭小,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就会感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其实磁共振检查本身是没有危险的,更多的是心理作用。
  相对于CT检查,磁共振有无可比拟的优势。“CT可做横切面检查,而磁共振可做任意切面检查。”庞涛说,磁共振可检查身体任何方位,包括软组织,不需要对比剂也可发现头部血管的堵塞、斑块和狭窄。磁场越强,出来的图像越细腻,但是价格相对也更贵,对乳腺和前列腺的病情诊断有很大优势。
  这并不意味着磁共振就是比CT更好的检查方式。“磁共振的缺点在于耗费时间长,根据检查部位不同,通常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适合急症。”庞涛解释,“同时,蠕动的肠胃器官、骨皮质和钙化、含气体的器官(例如肺部)都不适合,成像效果较差。”
  由于某些金属会被磁化,以下患者并不适合做磁共振检查: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颅脑手术后颅脑动脉夹存留患者、铁磁性植入物患者、心脏手术后换有人工金属瓣膜患者、金属假肢、金属关节患者,体内有胰岛泵、神经刺激器患者。磁共振对于染色体的影响尚无明确研究结论,三个月以内的早期妊娠者也不建议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