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到打捞“功夫”救活高产井
工程院不断完善低成本、高效率修井技术
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低油价下的寒冬期,也许不能大刀阔斧地做什么,但是可以采取较低成本来“挖潜”。近日,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完井中心科研人员用一门独到的“功夫”,成功“救活”了一口高产井。
  本报3月27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任厚毅 伊西锋) 垦东52-平10井是红柳垦东馆上区块一口稠油热采井,“生于”2013年11月,天赋高,每天出液14.9吨,出油9.5吨,累计产下油宝宝3300吨,是该区块大名鼎鼎的“高产井”。2016年2月的一天,突然一病不起,经“临床检查”,发现地层大量出砂导致停产,“诊断”是滤砂管破损,如果不“治”,后果很严重。
  要治,代价也很高。因为要将井内32米长的滤砂管拔出来,然后再重新防砂恢复生产。须知这是水平井,而且里面的管柱又被砂埋住。
  在油田修井领域,直斜井打捞技术都已比较成熟,但是对水平井来说,尤其是长达数十上百米的水平段,要把里面横着塞住的管柱竖着拔出来,就有点张飞穿针,无法用力的感觉。事实上,对于水平井水平段内滤砂管打捞之类的作业,就是在世界领域也是一个难题。
  不尝试,不知道有多难。孤东作业队搬上后,采取了探冲砂、套铣、解卡和打捞等百般措施,但是由于出砂严重且存在硬卡点,使尽九牛二虎之力,处理20多天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之后他们使出了最后一招:找行业内的专业高手。据说,胜利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完井中心科研人员针对此类情况专门练就了一门“金刚钻”绝活:水平井液压增力打捞技术。
  该项技术改变常规的打捞理念,不是在地面井口上用力,而是通过液力方式直接在地下鱼顶位置产生大吨位拉力。而且还不是使蛮力,而是一点点加力。只要能活动,没有解不开的“锁”。
  液力打捞还有一个优势是,使直井段、造斜段及水平段的打捞管柱在施工过程中不受自重、液压力以外的其他力的作用。他们还配套了专用的提放式打捞工具,它的优点在于,即使在打捞不成功的情况下,也能确保顺利起出全部打捞管柱,不增加新的作业难题。
  这么厉害应该很麻烦吧?一点也不。实施该项技术甚至无需任何特殊装备,仅采用现有作业设备和常规油管,就可以实现水平井滤砂管的整体打捞。而借助可靠的泄压功能,还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施工要求。可以说既能完美解决水平井、大斜度井拔滤砂管作业以及工具管柱打捞等技术难题,还具有明显的安全优势。
  说了这么多,关键是看疗效。胜利工程院科研人员带着“法宝”上门,不负盛名,仅用4天的时间,即将井内32米滤砂管分两次全部捞出, 剩下的就水到渠成,很快使该井得以重新恢复生产。
  其实这一口井的应用只是一个小插曲,据悉这项技术已在胜利油田应用100余井次,成功使90%的问题井起死回生,有效降低了修井周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增油效果。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以井深1600米的5寸半套管井为例,在含作业劳务费的情况下,新钻一口水平井需要600万元,新钻直井需要350万元,老井侧钻需要80万元,而老井修复仅需要55万元,由此可看出高效修井是多么的合算。另据统计,仅胜利油田水驱油藏就有各种套损井5000多口,可见应用前景多么广阔。
  在低油价的大环境下,其实可做的事还有很多。科研人员表示,今后将继续紧盯生产现场难题,在存量增效方面做文章,通过重点攻关低成本、高效率修井技术,不断完善修井技术系列,为油田降本增效度过寒冬期做出更大贡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