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胜鲁源采油管理区:
修旧利废,年降本十余万
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7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时维涛 陈军光 景磊) 近日,在鲁胜公司鲁源采油管理区维修车间,地上堆放了不少拆卸的零部件,几位职工正在“组装”一个螺杆泵地面驱动装置,也叫“泵头”。据悉,这种“泵头”一个就价值1万多元,目前通过维修达人已经修复了十几台泵头,仅此一项就节省采购资金十几万元。
  “鲁源管理区大部分抽油机都是螺杆泵,由于其中泵头在工作一年以后极易出现磨偏现象,需要经常更换,费用惊人。”鲁源采油管理区副经理张德立介绍说,在低油价的经营压力面前,职工们真正过起了苦日子、紧日子。
  面对能不能通过自己动手修复损坏的泵头,并且保证这些工具安全环保运行,几名维修人员经过商讨便开始拆卸报废的泵头,把有用的零部件拆卸下来,分类存放,等攒够了零部件就重新组装一个新的泵头。
  为了找到足够报废的泵头,维修人员把眼睛投向了报废井、长停井,将泵头拆下,拉回维修车间备用。“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拆卸泵头十分困难。”负责设备管理的职工李照平告诉记者,为了打开泵头他们用上了榔头、锤子敲,维修泵头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力气活,“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
  在修旧利废的过程中,为了节省几百元的人工费,维修人员又打起了维修电机的注意。张德立说,电机的易损件是轴承,通过几次实践他们很快找到更换轴承的技巧。从此,电机坏了管理区再也不用外雇人员维修电机,单次几百元的人工费也省了下来。目前,维修人员已经修复电机12台。
  不仅如此,维修控制柜也是维修达人的“拿手好戏”。在高油价运行的时期,控制柜破损后通常都是更换新的,但现在能通过修复再利用的一律不再“下岗”,而是送到维修车间,经过焊补、刷漆从新上岗。经过维修人员的手修理的控制柜也达到了20个。每个控制柜按最低3000元计算,又省下了6万元。
  破旧的电缆、油罐,甚至一颗螺丝钉,在维修达人的眼里都是宝贝,舍不得丢掉。低油价下的寒冬期,鲁源采油管理区的职工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低油价不可怕,不想办法应对才真可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