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武器”打赢稠油开发战
河口厂陈25块油井增效水驱唱“主角”
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27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刘玉龙 包正伟) “25吨变35吨。”这是在对应水井部分分注层段发生套损,通过打更新井恢复200方日注水量后,河口采油厂陈25块陈11-XN17井组的8口油井日产油量发生的变化。
  和这8口油井一样发生变化的还有陈15-31井。在用两口水井对其实施双向对应注水,控制水窜后,该井一非主力层被打开,日油从2吨增至近8吨,成为主力层。
  事实上,引发和目前仍在推动这种变化的是,在陈25块投入开发即使用的“常规武器”——水驱。
  “陈25块介于水驱和热采边缘。”河口采油厂技术人员牛雷说,之所以用水驱,是因为测算发现,虽然热采能采出更多的油,但用“三线四区”进行效益评价发现,其效益赶不上水驱。
  作为胜利油田最稠的水驱油藏,除了埋藏浅能算一个优点外,在技术人员眼中,其它地质特点全是缺点。
  遵循开发规律,实时调整策略。围绕“水”字做文章,技术人员打出“地质、工艺、地面”一体化治理“组合拳”,做精做细水驱,让“常规武器”成为增效“主角”。
  从地质分析上看,合采合注导致吸水能力强的油层“喝撑了”,而吸水差的油层“喝不够”。对此,技术人员通过采取油水井补孔、封堵、归位、更新侧钻等措施,重新认识砂体连通关系,射开相关层位,完善二次井网。
  在分注工艺方面,技术人员淘汰偏心测调工艺,在40口水井中推行空心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实现测调同步,不仅单次测调缩短8小时,更让测调成功率从65%提高到98%。在应用测调一体化工艺后,陈21-13井组的4口油井日油增加了10吨。其中,陈21-11井提液生产后,日油从4吨升至10吨以上,且一直稳定生产。与此同时,对水井实施化学防砂+主导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防止水井出现砂堵。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从地面系统优化入手,采取投球清洗管线、注水管线分压改造等措施,保证水质和注水压力合格。
  目前,该区块注采对应率提高到了95.5%,总分注率达到92.5%,层段合格率由治理前的66.6%提高到87.2%,仅2015年就见效增油2.3万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