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师爷家门口”如何经营国学这个超级大IP
国学办成夫妻店,IP再强都没用
2016年04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曲阜一国学培训班课堂。姬生辉 摄
     曲阜国学热升温。在“祖师爷门口”,来自四面八方的民间资本陆续向曲阜汇聚。国学产业发展的同时,师资缺乏、教学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逐步显现。
本报记者 姬生辉
    “5分钟”成就金辉式成功
  3月16日傍晚6点,当记者拨通曲阜孔子文化礼仪学校校长金辉的电话时,她正在赶往淄博的路上。
  在淄博三天讲三堂课,之后在济南还有一堂大型国学演讲,这是金辉的行程安排。这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是曲阜市第一批因国学热而受益的文化商人。2012年,金辉投资8000万把在济宁的学校搬到曲阜,建起了占地50亩的校园,学生宿舍全部是古代房屋装修风格。
  2013年11月26日,在孔子研究院主持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金辉作为传统文化实践者向习近平总书记做了5分钟汇报。
  这5分钟让金辉一下子成了名人,业务量增大了不少,一年至少300天金辉会外出讲课,她组织的青少年国学夏令营要提前预约报名,全国各地的企业老板打飞的到她的国学班来学习。有消息称,金辉一堂国学讲座的出场费不低于1万元。但对于上述消息,金辉不予回应。
  目前,金辉的业务主要有两块,一块是给企业做培训,内容是如何将传统国学融入企业管理;另一块是在暑期开中小学生培训班,传授一些礼仪和最基础的国学知识。这两块业务也是目前曲阜大的国学培训机构开展的基本业务。
  做机械的南方老板都来曲阜投资国学了
  金辉的成功,让很多人感到在曲阜这个“孔子老家”的金字招牌下办国学班的巨大优势。这两年,一拨拨民间资本悄然涌入曲阜。

  据了解,仅民间国学培训机构,曲阜已超过100家,上规模的近20家。“来的人都想先圈块地,再盖个楼,最后办个学。”曲阜市一政府工作人员说,因土地限制严格,一些废弃的工厂或学校都成了投资商眼中的香饽饽。而很多南方的投资人主业根本不是做文化的,有的甚至是做机械的,也来投资国学院。
  “好像一夜之间,曲阜的国学堂、国学院就多了起来。”曲阜当地儒学研究者孔为峰说。
  曲阜一国学院投资人李明则说,习总书记视察曲阜后,曲阜的国学市场繁起来了,但其中一些办学者的心态却变得浮躁起来。记者了解到,目前,曲阜百余家国学培训机构以中小型国学堂居多,事实上更多只是招收本地中小学生的国学课外兴趣班,一些人只懂点皮毛,就敢在家门口挂上“国学堂”的招牌开夫妻店。
20万年薪难留核心人才
  国学培训机构蜂拥而上,使得本来就匮乏的师资变得更为稀缺,“刚入行的国学教师,现在保底月工资至少3000元。”李明无奈地说,原本他的国学院有6名教师,春节后跳槽走了一半。现在,在曲阜当地寻找一名合格的国学老师越发困难,很多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或者仅仅是国学爱好者。   28岁的孙丽大专毕业,学的是文秘专业,毕业后到北京一家国学培训学校学习半年,回曲阜后成了一名国学老师。春节前,一家国学堂开出每月4000元工资,她毫不犹豫地跳了槽。“我工作刚两年,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都是入门级,正常情况下教学能力强的国学老师月工资超过5000元。”孙丽坦言,在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国学老师无需为找工作发愁。
  “前段时间,南方有很多投资人找我谈合作,我开出三个条件。”曲阜一家国学院负责人说,一是充足的资金;二是成形的教师队伍,三是得有一名国学知识过硬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者。恰恰是后两条,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这位负责人坦言,他20万年薪从云南聘请了一位校长,这个价码在曲阜当地已经算高的了。人家来曲阜干了一年后去了山西一家国学院。
  这种无序竞争也使得曲阜的国学培训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现在,很多国学培训机构面临招生难的窘境,针对企业的培训需求量还算稳定,很多暑期培训班都招不起人,多是苦苦支撑,“经过前两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这个行业正在进入痛苦的洗牌期,下一步杂牌军会被淘汰掉。”李明断言。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明为化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