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客打造“千寻”APP
闲置的技能也能用来交换
2016年04月1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朱迪(左)和他的“千寻”项目创业伙伴。
街舞达人、吉他高手、K歌之王……在大学校园里,身边总会有“身怀绝技”的小伙伴秀才艺、比技能。这些“闲置”的技能,可不可以进行“交换”呢?在山大校园里,一个22人的创业团队正在打造一款名为“千寻”的APP,闲置的技能,快快拿出来交换吧!
文/片 本报记者 许亚薇
“微许愿”项目
吸引3万大学生
2016年3月,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二男生朱迪和他的21名小伙伴一起注册成立了橙萌科技公司。从那时起,他们真正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去年9月,朱迪和班里的5名同学,外加一名管理学院会计专业女生周培琳一起,组成了7人小团队。“当时觉得学校里有很多小商机,比如帮人拿快递啊,闲置物品置换啊等等,就做了一款APP,想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朱迪说,但是后来发现这些东西非常琐碎,很难真正运行起来,就慢慢放弃了。
2016年新年,朱迪想出了一个“微心愿,同学帮”的点子,随即利用团队技术优势,制作了精美的H5页面。“同学们可以在H5页面给我们留言,也可以登录我们专门为这个活动制作的PC端页面写下心愿,主要的推广模式还是以微信朋友圈为主。”朱迪说,收集到的“心愿”我们会整理发布在“千寻联萌”微信公众号上。
“当时传播范围还是很大的,吸引了3万多人给我们发送心愿。”朱迪说,现在是团队成员之一的控制学院研三男生单文松就是当时“微许愿”项目认识的创业伙伴。
在“微许愿”项目中让朱迪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一张“Bigbang演唱会门票”。“有个同学给我们发信息,说特别想去看Bigbang演唱会,写了很长一段话。后来,一个北京的朋友看到了,真的给她寄了一张演唱会门票。”
成员全部90后,
他们不怕失败
随着第一款APP的搁浅,团队成员开始考虑变换新的方向。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一款基于LBS(地理位置)的大学生技能共享平台。
“采用共享经济的方式去共享大学生多姿多彩的技能,用户不仅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提供的技能服务,也可以浏览并快速对接附近同学以提供服务。”朱迪对这款在4月15日即将登陆安卓市场的APP“千寻”做出解释,就是将闲置的人力、资源、技能转化为价值。
APP上线了,下一步最大的难点就是推广。“现在正在做一个叫‘最社团’的评比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吸引有技能的同学下载APP,成为我们的用户。”周培琳说。
对于将来的计划和APP后续发展,单文松说,等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他们会考虑与商场等第三方合作,甚至培养校园里的“网红”。
如今,橙萌科技公司拿到了不足百万的种子轮投资,团队已经慢慢壮大起来,朱迪和单文松有些骄傲地说,目前团队成员都是学院的“技术大牛”。
“我们都还年轻,想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失败了,也没什么可怕,毕业了大家一起找工作!”内敛的工科男朱迪笑着说,他们都是90后,最小的出生于1997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