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毕业展跳出学院“围墙”
2016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毕业季来袭: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届研究生作品展在我省出版社美术馆举办,展出了山师美术学院本届3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百余件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展现了毕业生在山师美院学到的精湛技法,对社会发展的敏锐观察,同时,在学院助推,导师引导的情况下,毕业展在我省也已经由常规的“毕业总结展”逆袭为一个声势浩大且颇受业界关注的优秀毕业生推介平台。

  ◎现象
多方助力,毕业展越来越“炫”

  自2014年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就开始将毕业展搬到了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把毕业展办成了一届丰富多彩的博览会;2015年山东艺术学院的毕业展也从学院美术馆转到了山东省文化馆;近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又将研究生毕业展搬到了出版社美术馆举办......毕业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正规、策展水平也越来越专业,似乎毕业展已经从一个学院内的常规事件转化成了一件值得业界关注的热点。
  毕业展越来越“炫”,越来越宽泛,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不仅体现了各院校对毕业创作的重视和对学子的关爱,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山师今年首次将油画、国画等各科研究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彼此“混搭”、无隔阂分界,这种作品展示形式的对比,更容易让学生从中受益。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丰光在采访中表示:“作品最终还是要面向社会、面向观众,通过这种展览形式,不仅能让普通大众看到作品,同时让其他专家和媒体界朋友也能看到作品,反馈一些意见。办画展也是一个展示学生水平的好机会,在这种正规的展览场地展示和在教室里展示是完全不同的,通过社会上的反应,以及老师和专家的点评,再加之自己的评判,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创作也十分有意义。”学生代表韩敏也表示,毕业季是毕业生人生道路上的崭新开始,创作时的困惑、进步时的喜悦、导师给予的肯定、同学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对未来的道路来说都是一笔财富积累。
◎观察
艺术表达自我成学生创作潮流

  近年来,多个美术院校毕业展的整体艺术风格的呈现和发展趋向也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有专家认为:学生们对新技术、新媒介的应用更加自如,其创作和互联网、高科技结合的更加充分,与这个时代的现实更贴近。也有学院教授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迷恋于PS技术和超现实趣味,花哨伎俩使用得比较多,对自己生活的自省、体察、切入表达还是太少、太浮浅,很多学生的作品还是过度样式化。而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望则认为:“今年学生的作品整体水平比较整齐,而且可以说反映出当代中国画和油画的一个形态,从画风、艺术观念上都涵盖了目前艺术界的风貌和精神,刚才和学生交流,他们认为通过集体展示,自己也认识到作品在技术和表达上的成熟度上还有不足,相信他们沿着自己的轨迹走下去会取得一些成绩。应该说,学生这个群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我的,接触社会比较少,这次展览基本上还是以表现自我的作品占主导,这也反应了现代年轻人创作的一种思路,用艺术表达自我的一种感受也成为一种潮流。”
◎寄语
艺术发展要慢下来

  毕业展不应该仅仅是几年学业的华丽闭幕,还是一次对多年教育的重要总结,也是对未来创作和从事任何行业的一种启迪。画家常朝晖看了历年几届的毕业展后也谈出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当下很多学生、画家走的还是太急,想吸收的东西太多。东西多了,信息量很大,包容量很大,风格多样、色彩丰富、形式花哨,尺幅也大,但是真正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作品却越来越少。艺术是什么?是讲究纯粹。我倒觉得这是将来学院教学以及社会上画家都应该学习的方向,希望每个青年画家乃至每个画家在以后的艺术发展道路上都要慢下来。如今社会太丰富,这种丰富也会让毕业生‘人云亦云’,迷失方向,很容易模仿那些社会认知度较高的名家。比如最近吴冠中的《周庄》拍了大价钱,就引起大量的人赶时髦,去画这种优雅的风格,但是没意识到名画之外透露的故事和信息可能更多。北上广一些名校的毕业生展我也看过很多,我觉得当下很多学生作品还都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大家都是在匆匆忙忙的搞艺术。写书法讲求入木三分,画画则需要力透纸背,这些规律都提示我们要不断的累积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内在,多思考,多深入,艺术应该还是要慢慢的去品味。”    (贾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