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公司驻昆明机务驻场代表樊柱:
不忘军魂的机务人
2016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樊柱在机坪上对飞机进行航后检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检修飞机之余,樊柱在办公室不断“充电”。
     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民航,对于机务这份工作他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十几年的时间里他走过许多城市,伴他左右的是机务这份工作以及身为一名军人的责任感。他常说,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值得骄傲,他就是山东航空公司驻昆明机务驻场代表樊柱。
本报记者 白新鑫
 ●从部队到民航 不变的是责任
  “虽然手里拿的不再是枪而是工具,但我还是一名军人。即使早已经转业离开了部队,我也不会忘记作为一名军人应有的责任。”窗外传来飞机起飞时巨大的引擎轰鸣声,樊柱起身看着窗外不远处冲上云霄的飞机。
  因为儿时的军人梦,樊柱从小就把进入部队成为一名军人当作自己的梦想。1997年,他梦想成真,应征入伍成为空军航空兵34师的一名军人。
  从一名普通人到一名优秀的空军机务人,如此大的跨度对于年轻的樊柱来说充满了挑战。既然是一名军人,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名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像其他战友一样,每天的操练成为他入伍后的第一道课题。
  或许因为是追逐自己的梦想之路,樊柱训练起来格外刻苦,白天操练结束后,晚上开始学习机务维修知识。没过多久,他就能够参与到飞机的正常维修工作中去了。
  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樊柱决定继续机务工作,他转业来到了山东航空公司。樊柱说:“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我还像在部队时一样修飞机。” 
  樊柱坦言,在部队的那些岁月让他来到山航后更加懂得机务这份工作的含义。“作为一名军人,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保家卫国,而来到山航后维修民航客机,每架飞机都关系到上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责任同样重大。”樊柱说。
 ●12年驻外史 走过7座城
  来到山航后的12年里,樊柱大部分时间都行走在驻外的道路上。从最初的青岛到成都、重庆、呼和浩特、北京、厦门再到如今的昆明,他一路前行,从未停止步伐。
  提起这些年来的驻外经历,樊柱说,最让自己难忘的就是去呼和浩特驻外的那段旅程。樊柱回忆,当时自己正在休假,临近休假结束时接到了去呼和浩特的驻外通知。也正因为休假,他没能赶上航班,只能坐4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呼市。
  收拾好行李,樊柱结束假期、告别家人,独自坐上了前往呼市的火车。从南到北跨越半个中国,车窗外的风景也在不断变化。当他第一次见到戈壁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离目的地不远了。“其实不管到哪里驻外,都是增加自己阅历的一种方式。”樊柱这样说。
  如今,昆明这个驻点对于樊柱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熟悉。他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监督检查当地的代理完成常规的机务工作,如果遇到需要排故,他都会自己上阵。很多常人难以发现的故障都逃不过他的双眼。
  樊柱回忆,一天晚上,最后一架返回昆明的飞机落地时已经过了12点,正常下客、跟机组交接、航后维护……每一项工作都在正常地进行,樊柱也来到飞机下面进行检查。“当时我到了左侧发动机后方,用手电筒扫视时觉得不对劲。正常情况下用手电照射会有反光,可当时扫了一圈后,有一个地方没有反光。”察觉到问题后,樊柱立马打开发动机罩,通过孔探(编者注:借助工业内窥镜,对发动机内部结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损伤,以评估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相当于给飞机发动机做“胃镜”检查)发现里面的风扇受损。
  事后经过维修发现,原来是涡轮上的一个螺钉掉落让风扇受损,如果这个故障没被发现,第二天正常执行航班就有可能会影响航班安全。“其实那个位置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这样检查的,可那天我有一种预感,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们的工作关乎旅客的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樊柱说。
  对于严格“按卡作业”的机务人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强迫症。“强迫症我也有,有时候出门前总是要反复确认家里的电器是不是都关闭了,但我更严重的职业病是‘选择困难症’。”樊柱笑称自己去超市买瓶水都没办法在众多品牌中做出选择。
  “机务这个工作更多的是强调按照程序操作,每一项工作都有详细具体的手册可以查询,必须按照手册上的内容来操作。”樊柱说,飞机作为最安全、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创新;而作为一名飞机的维修人员经验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按照手册一步步的操作,不能有太多的主观意识。
 ●机务不止是与飞机打交道
  一名驻场代表其实就是一个机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了正常的监督检查与维修排故,作为一名驻场机务代表,樊柱认为,这些年来他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重庆驻外时的一次经历让他至今难忘。那一天重庆的航班都很正常,直到晚上临近航班结束时,突然有一名空保人员急匆匆地找到他,他的手里拿着一件飞机上的救生衣,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妈妈跟她年幼的孩子。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没等空保开口樊柱就明白了,原来这名年轻的妈妈把放置在座椅底部的救生衣给放出拿给孩子玩,空保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找到了他。
  樊柱走到那名女乘客身旁,告诉她救生衣属于航材,是机上应急设备,都是一次性的,正常情况下不可以放出。“真的对不起,我们知道错了,这要赔多少钱,我们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那名女乘客似乎知道自己跟孩子“闯了祸”,一边哭着一边恳求原谅。
  航班落地时已经很晚了,因为这对母子的“救生衣事件”机上的上百名旅客都不能下机,为了不耽误其他旅客的行程,樊柱请示上级领导并得到同意后决定内部处理。
  “因为救生衣属于航材,按照规定是需要您赔偿的,但您可能也不是有意的。您放心,这件救生衣我们不用您赔,只是跟您讲清道理,您以后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后,那位母亲欣喜不已。
  “我们的工作不止是技术维修,在这里我也代表整个公司,这件事不管对那位年轻妈妈和她的孩子还是对其他旅客,如果处理不好都会产生影响。”樊柱说,尽管这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可他觉得这件事意义重大。
 ●最爱球类运动 妻子是精神支柱
  工作之余,樊柱喜欢踢踢足球、打打羽毛球。“我们这个工作常年黑白颠倒,身体消耗非常大,所以平时在保证充足休息的情况下,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出去运动运动。”樊柱说。
  因为从事机务工作,樊柱对于汽车上的大多部件也有一定了解。“其实汽车跟飞机一样,有很多原理是相通的。”聊起汽车,樊柱说他去4S店时,那里的维修人员有什么想法都瞒不过他。有一次他开车去保养,他问维修人员为什么不通过副驾驶下方的USB接口处用自测软件检测,当时对方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樊柱笑了笑说:“咱们差不多,我是修飞机的。”
  因为长期驻外,樊柱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聊起家庭、谈到妻子,这名铁骨铮铮的汉子眼角有些湿润。“妻子之前意外流产了一次,当时她在医院手术我都没能赶回去。”樊柱的声音有些哽咽,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事后妻子在电话中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安慰他,告诉他要认真工作。“我没有事,你一定要放心,踏实工作,你的工作关乎很多人甚至很多家庭的安全。”听到电话里妻子的声音,樊柱心里五味杂陈,“她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樊柱这样形容妻子对自己的重要性。
  “道理每个人都明白,可要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真的很难。”樊柱说,如今他一两个月可以回家一次,每当他回到家里吃上家人做的饭菜他都觉得特别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