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清江
国家卫计委12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甘肃省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有关情况。据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介绍,甘肃从2013年开始大病调查和干预,并进行疾病谱排序,目标是将医改思路从“改医院”拓展到“减病人、促健康”。(4月13日《人民日报》)
按照世卫组织的调查,要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治疗费、抢救费的比例为1:8.5:100,也就是说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少花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这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证明了健康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意义。
被称医改的“甘肃经验”,其意义就在于将有限的卫生经费向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倾斜,避免因健康意识缺乏和看不起病导致小病拖大。一旦成了大病,既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也加剧医保支付的后期压力。而选择将医疗关口前置,实践证明不会给医保带来很大压力,相反门诊全报了,住院的人减少了,一增一减其实节约了医保资金。
对于“甘肃经验”,当然不能简单照搬其做法和模式,真正有推广意义的是引导居民更重视疾病预防,以及低成本治疗早期疾病,改变卫生医疗尤其是住院医疗这个环节独大的局面,实现从“治大病”向“治未病”的转变。
医改这些年,一直都在考虑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资源的投入上,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始终都是大头,虽然基层医疗、居民健康管理等也在稳步推进,也有所投入,但是相比较而言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以全科医生为主的“签约医生”制度还没有真正普及,而全科医生存在培养难、待遇低的瓶颈,说到底还是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同时,应与医改联动推进的医保改革也相对滞后,医保支付的重心还在住院的大病治疗,门诊治疗报销比例低,而在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方面,更是处于空白状态。
现在有个热词叫“不忘初心”,无论医疗体制怎么改革,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医改既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更要重视如何抓住健康的“七寸”,从源头上减少病人。归根结底,这考验着决策者能不能和敢不敢算好“比较账”,把有限的公共投入和医保资金,优先并侧重于投向预防和早期治疗,以均等化的健康保障取代差别化的医保政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