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拍摄火灾”成为条件反射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与沉迷网络会造成社会危害一样,移动终端对人们生活的介入,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就像有些时候,若是只顾围观、拍摄,却忘却了“第一时间”真正应该做些什么,那就等于被工具所奴役了。
  一段时长42秒的视频,记录下了4月14日广州花都区的一起民宅起火事件,视频中遇难者在阳台火海中呼救的场面让人震撼。不少声音指责拍摄者残酷冷血,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陨落。
  平心而论,单从视频来看,很难说拍摄者是冷血的,镜头关闭时,遇难者还在呼救,人们并不知道这之后发生了什么。而事后接受采访时,拍摄者道出了心中的委屈,原来他也有过泼水救火的举动,只不过距离太远,无能为力。单凭一起突发事件,来指责一个看到火情“两只脚都在抖”的人,甚至引申到社会性的冷漠,怕是没什么说服力,或许更值得关注的是拍视频这个行为本身——这个已然成为很多人遇事首先想到的惯常举动。
  类似的一起火灾,若是放在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恐怕都无法引发这般轰动,不是说那时候的人们就不把灾难当回事,而是彼时的软硬件条件,很难将惨烈的现场这样清晰、这样迅速地推到亿万人的面前。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塑造了一个人人都是记录者的社会,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人们都更有条件记录并传播生活中的点滴。这则火灾视频,一开始只是拍摄者私下在朋友群里发布的,很快就被传到公开的网络平台,这才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拍摄者“诛心”,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但那些“诛心者”若是看到如此惨烈的异常场面,是否也会打开摄像头呢?想想诸多由路人全程拍摄的街头斗殴影像,再想想有人要跳楼时围观者高举的手机……类似的情境其实很多,只不过多数并不像火海求救那样令人震撼罢了。仔细想来,一部小小的手机,以及扑面而来的各种移动终端,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第一时间打开摄像头,已然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甚至为了拍摄,连“两只脚都在抖”的恐惧都被克服了。
  单纯作为一种工具,手机是“无罪”的,利用工具记录生活,也无可厚非,有时还能留下珍贵的资料。只不过,与沉迷网络会造成社会危害一样,移动终端对人们生活的介入,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就像有些时候,比如说遇到突发灾难、看到伤亡事故等,若是只顾围观、拍摄,却忘却了“第一时间”真正应该做些什么,那就等于被工具所奴役了。就像看到有人身处火海,是不是首先应该报警;就算水泼不到,呼唤邻居接近火点,也比站在原地拍视频要强吧。
  尤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哪怕早行动几秒钟,结果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如果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不是只顾着打开摄像头,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安全。犹记得有不少科幻作品都在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科技的发展导致一些人类原始本能的丧失,从条件反射般“打开摄像头”来看,那些作品未必是杞人忧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