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论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善意的提醒
有“礼”才更有力

  @张爱学:司机不惜“点名”提醒乘客给老人让座位,主要是为老人的乘车安全着想,是出于好心好意。但对乘客而言,让座虽然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所以司机应注意语气和礼仪,不能让乘客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不想让也得让”的感觉。比如可使用“请”、“您”和“谢谢”等这样的敬语,再加上征求意见的方式,让这种善意的提醒听起来更加委婉、温和。先有“礼”,才能有利于乘客认同和接受。 

加大公交运力
让座位不再稀缺

  @孙金英:目前济南市不少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期时比较拥挤,有时甚至挤得乘客都不能舒服地站立。在一座难求的情况下,要求所有人文明礼让的确有些不容易。相信公交规划合理了,出行路线选择多了,再加上充足的运力和理性的引导,“点名让座”的情景就少了。

公交车专座就该专用
  @刘博皓:在公交车上,前几排的座位通常被认为是留给老弱病残孕群体的。但是,现实中一些乘客常常占用这些座位资源,甚至在特殊群体上车后,依然熟视无睹。既然是特殊群体的专座,就应该保持专用属性。

给老人让座
不仅在公交车上

  @侯家赋:前几天,上午9点多钟我到一家银行办理业务。由于银行刚上班,到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很多,只好取号等候。我坐在座位上等候的时候,一位老年人来到银行。我看到那位老年人没有座位,就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他,受到老年人和周围人的共同夸赞。给老年人让座,不能仅仅体现在公交车上。尊老爱幼,事事彰显,无处不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