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首闯孟加拉测试市场,20天测4个层,然而——
“这样的施工纪录,我们不要”
2016年04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川东北市场,一个队20余人,20天最多测试一个层。在孟加拉市场,12个人,20天测了四个层。质量和效率虽然提升了,可胜利井下作业公司试油测试大队测试专家张昌朝仍不满意。事实上,他们正在向甲方建议,把速度缓一缓。
  本报4月17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丁剑北) 2015年12月,在中国石化统一部署下,胜利井下作业公司与孟加拉国家气田公司签订四口井测试合同。这是中石化首次进入孟加拉测试市场。
  据了解,该市场施行日费制。不同的是,在合同签订时,甲方为每口井设置了严格的施工时间。速度慢,超出周期,要罚款。速度快,早一天干完,剩下时间,甲方不付钱。对于乙方服务单位,干快干慢,都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作为孟加拉项目负责人,进入市场之初,张昌朝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保证质量上。他担心,施工出问题导致周期拖延,将会面临被甲方罚款。令他没想到的是,20天后,他们施工四个层,测试一次成功率保持100%,创运行高纪录。虽然效果良好,但在张昌朝看来,这是一份“苦涩”的纪录。
  算小账,干快了,节省下的时间甲方不付钱,亏了。“当然,我们井下人绝不会为了蝇头小利,故意拖延施工周期。”在张昌朝看来,这份高纪录是承担了安全风险和品牌风险的,“安全品牌出问题,亏的是大账。”
  张昌朝说,由于甲方急于投产,在生产试气放喷时,设备连续5、6天保持高速运转,中间没有相应维护保养时间,增大了安全风险。
  在油田内部和国内市场,测试完成后,一般先要关井,方能取全取准资料。在关井时间里,还可以对相关设备进行保养。而在孟加拉市场,甲方监督则要求不关井作业。
  “不关井,录取参数的准确率和全面性受到制约。眼前看是没问题,可甲方长远利益受影响,我们胜利品牌形象也受影响。”张昌朝说,那段时间,一遇到井上放喷,他心里就不踏实,于是索性住在井场。
  沟通从未间断。由于没有翻译,张昌朝等人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和甲方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把施工速度缓一缓。一百句漂亮的话,比不上一次漂亮的施工。干完两个层,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效果,井下项目部的话语权更重。通过不断沟通交流,干到第四层时,甲方终于接受井下人的建议,实施关井取全资料。
  历经40天时间后,3月29日,首口井TItas25井顺利投产,获日产60多万方工业气流,施工成功率100%。张昌朝说起话来更有自信。他不再向甲方提建议,而是“兜售”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射孔测试联作工艺。该技术在国内已经成熟,但在孟加拉尚属新工艺。一经采用,施工将更加安全、参数录取将更加准确,而施工节奏也可适度放缓。
  “把速度放缓,是一件双赢的事,所以我敢和甲方提建议。”实践最终证明了张昌朝的理念,就在他回国时,甲方已协调射孔测试联作相关设备,有意对下口井测试工艺和节奏进行优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