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烧伤超人阿宝(宁方刚)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成大事的有几个嗜酒如命?
《琵琶行》那句“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是耐人寻味。很明显,对方一开始避嫌不肯出来,而白居易是反复纠缠强迫人家出来。千呼万唤唤的啥?“小妞,大爷我是浔阳公安局局长,你识相点赶紧出来陪大爷取个乐”,应该是诸如此类吧。
当然啦,这个琵琶女也属于极品那一级的,按理说,以前在歌厅做三陪歌女,最后从良了也值得同情,毕竟出身不能选择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嘛。但是,嫁了人还老怀念那“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三陪生活,这人生观和世界观未免有点问题。
老公不在家,半夜跑到江上弹琵琶,总给人一种不守妇道的感觉。而当着外人说自己老公“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算咋个意思啊?老公辛辛苦苦出去做生意,往大了说这是繁荣经济利国利民,往小了说是自己辛苦工作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面对浔阳公安局局长,你数落老公不疼自己,还告诉人家我老公现在不在家,这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无论李白还是白居易,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喝酒喝出名的,有几个是能做大事的?反过来,那些成大事的,有几个是嗜酒如命的?即使如小说里的武松,最终不也就一给人当打手的命吗?
关于饮酒的危害,真的不想再多说了。从脑血管到性功能障碍,酒对人体几乎所有器官都有损害,而且会增加多种癌症发病概率。
目前对酒的研究中,唯一发现的益处是适量饮酒可以小幅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约20%),这一点曾被很多人拿来自我安慰。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每天喝25克酒精,也会导致多种其他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降低那一点冠心病风险的代价,使多种其他疾病发病率上升,非常不划算。
而像网络上这种白酒挑战活动,更纯属作死。酒精的成人致死剂量为250~500克,几斤白酒足以引起致死性的酒精中毒。同时,这种短时间的大量饮酒还容易诱发重症胰腺炎等极其凶险的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饮酒者死亡。
作为一个几乎滴酒不沾的人,我实在不能理解这种白酒挑战的意义在哪里,我从中看不到任何的勇敢和豪爽,在我眼里这些人纯属24K的白痴。
对于酒类,我的建议是: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时光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到了向这种恶习宣战的时候了。
1964年,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受尽病痛折磨后去世,年仅42岁。在他去世的时代,我们对肝炎还了解甚少,甚至无法区分甲肝和乙肝。现在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回顾历史,可以推测焦裕禄患肝癌很有可能是早年感染乙肝病毒的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号称乙肝三部曲。
中国是个乙肝大国,乙肝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程度曾经令人触目惊心。根据1992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3亿人,也就是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更是超过半数,高达57.6%,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中国人一生中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到2013年,中国人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仍高达为7.18%。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感染者很多会康复,但有一部分人会转化为慢性乙肝患者。感染病毒的年龄越早,转化为慢性乙肝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统计,如果感染年龄小于1岁,有80%~90%的感染者会转化为慢性乙肝。而当感染年龄超过5岁,概率仅有6%;在成人感染者中,这个概率进一步下降为不到5%。在婴儿慢性乙肝患者中,有15%~25%会在成年时死于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防止婴儿的乙肝病毒感染,是乙肝预防的重中之重。
乙肝曾经是中国的一大健康问题,所幸,我们现在有了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发明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能看到天使的光环,又能看到魔鬼的犄角,令人五味杂陈。
为乙肝疫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的索尔·克鲁曼,因为用弱智儿童做实验而备受争议。他终生都未能摆脱那些追在身后抗议的受害孩子家长,直到最后死去。
1965年,在NIH工作的巴鲁克·布隆伯格在一位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血液中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这个抗原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澳抗”的由来。澳大利亚抗原的发现为后来乙肝疫苗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但当时的医学界并不知道这种抗原属于什么病毒,那时候的人们,根本不知道甲肝和乙肝的区别。
将乙型肝炎从肝炎中区分出来的人是索尔·克鲁曼。1967年,时任纽约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主任的索尔·克鲁曼通过对一个肝炎泛滥的精神病收容医院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炎患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