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地”之上岂有局外人
2016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污染危害到谁,谁就去关注污染,对个体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但是以此方式治污终究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关部门应该从常州“毒地”事件反思,与其被动地应对舆论曝光,能否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一次“毒地”梳理,免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常州“毒地”又起波澜。当地村民举报,常州外国语学校附近涉事原化工厂地块土壤曾于去年被倾倒在该村一块土地上,至今散发恶臭,附近村民养殖的动物大量意外死亡。这种消息可能会让很多人心头一紧,因为“毒地”不仅仅毒害在这块土地上学习和生活的人,还可能随着毒菜、毒鱼、毒鸡等将污染到更远的地方。污染一旦外溢,所造成的危害也就难以估量了。
  常州“毒地”事件是以非常规的方式被踢爆的。去年9月,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与原常隆化工厂污染地块仅一路之隔。不久,就有人闻到刺激性气味,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各种不适,日前,中央电视台报道有近五百名学生被检出指标异常。很多网友在评论此事时把常外学生称为“人肉试纸”。
  常州官方指责媒体报道有“硬伤”,他们的依据是以前对常外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的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官方统计称在体检的597名学生中只发现133人指标异常,但是家长在自发收集的683份体检报告中统计出522人出现指标异常。至于情况究竟如何,需等待教育部江苏省政府的联合调查组作出结论,但从常州官方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对此事的曝光有着本能的抗拒。因为,最终的调查结论如果不像他们所说的“一切正常”,那么国土、环保、规划、教育等诸多部门都将难逃事后的问责。
  媒体报道了常州“毒地”事件之后,很多人也只是觉得此事属于特殊的偶发事件,基本上事不关己。但是,由“毒地”引起的后续报道则让更多人明白,污染外溢之后,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不是受危害的局外人。常州外国语学校是当地名校,不少学生家长都称得上是“成功人士”,饶是如此,也没能成功地保护子女不受污染的威胁。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现在很多人无法判断自己和家人是否面对污染的威胁。常州官方坚称检测达标,而一些专家则表示国内对土壤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技术标准并不成熟。在其他地方,还有多少类似常外这样“符合标准”但又让人严重不适的环境,还是一个未知数。
  常外学生的体检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让人逐渐看到了可怕的真相。其实,在常外搬迁新校区之前,当地农民早就习惯了捂着鼻子的生活,他们感慨的是“如果不是那么好的学校来到这里,谁会关心土壤污染”。污染危害到谁,谁就去关注污染,对个体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但是以此方式治污终究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关部门应该从常州“毒地”事件反思,与其被动地应对舆论曝光,能否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一次“毒地”梳理,免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毕竟,监管部门本身也面临着“毒地”污染外溢带来的潜在威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