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会馆的前世今生
2016年04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张机
黑虎泉西路23号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古建筑,宽阔的大门上方悬挂的匾牌会提醒路人放慢脚步,这里就是老济南家喻户晓的浙闽会馆。
浙闽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顾名思义是浙江、福建商人集资修建而成,对于它的前世记载虽然不多,可上世纪40年代初出生的我有幸目睹了浙闽会馆大门曾经开在宽厚所街的情景。
听老辈人讲,老济南的会馆有阳会馆和阴会馆之分。阳会馆可以接待商贾聚会、请戏班唱大戏,应酬结婚喜庆、老人寿诞等庆典娱乐活动;阴会馆则安排丧主停棺发丧祭奠等“白事”,所以民间也有“红会馆”、“白会馆”之说。当然有些会馆红白事可兼做。小时候听长辈讲过,我祖母的娘家人曾在江南会馆办过喜宴;另外我目睹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浙闽会馆公祭过一位逝世的省级领导干部,送葬的人车曾使周围交通一度中断。
从记事起,位于宽厚所街西头路南的浙闽会馆大门就始终紧闭,连本街居民也难有机会进入观瞻。济南解放初期,位于浙闽会馆斜对门的“金家大院”改作一所邮电干部培训学校,浙闽会馆就成了该校的食堂,一日三餐时间常见学员手持饭盒进入里面就餐。家住会馆附近的伙伴告诉我,每逢食堂给学员改善生活吃面条,食堂会把煮过面条的白面汤用大盆摆放到食堂门外,供邻居免费喝,那年代日子过得穷困,白面汤端回家泡上窝窝头,就着咸菜也算是一顿不错的饭了。有一年食堂失火,大伙纷纷拿着脸盆帮助救火,还惊动了消防队。因为这场火,会馆里木质结构的建筑损失惨重,大门更是被焚烧殆尽,从此浙闽会馆在宽厚所街的前门就用砖砌成了高墙,后来经过修缮,浙闽会馆大门改到南马道街。
自上世纪50年代起,浙闽会馆多次改作它用,这里大门紧闭也不挂任何牌子,周围居民私下得知这里曾做过内部招待所,由于对外没有挂牌外人无从知晓内幕。上世纪70年代以后,浙闽会馆挂上了“济南市汽车工业公司贸易中心”的牌子。后来经过重新修缮整旧如新,大门外挂着“济南国资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济南老年大学国资委分校”两块牌子。
现在位于黑虎泉西路23号的浙闽会馆大门外有一对石狮,单层飞檐由灰筒瓦覆顶,门楼里两侧各有一个大型的木棂窗。据说里面保留了当年的大厅、门楼、过厅和带罩棚的戏台。大厅内抱柱上镌刻着“同是南人四座高风倾北海”、“来游东国两乡旧雨话西湖”的对联,此联是由清同治年间任济南知府的福建籍书法家龚易图撰写的。
有一次我鼓足勇气叩响大门,里面走出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师傅,当我倾诉想目睹一眼的期盼时,兴许我的真诚感动了门卫师傅,他打开了大门特许我向里张望;大厅墙上挂满书法作品,我却注意到北边那一排带花格棂子的房屋和屋前空旷的大厅,还有那东西回廊紧密相连的南方井庭式木结构建筑……如今,唯独镌刻在门楼东墙上的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匾牌,默默地向世人印证着浙闽会馆厚重的人文历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