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会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房清江         

  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各地举措是规范还是打压、管理办法何时出台等,令市场各方关注。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却是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车。公交地铁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服务,把网约车当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问题。(4月28日新华网)
  什么是公共交通?首先有必要说清楚,“公共交通”显著的特点是“公共”两个字,即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带有公益性、福利性。如公交地铁等都是政府投入配建,并对运营给予补贴,适当的收费作为补充。更重要一点,公共交通除了提供基本的服务之外,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的通行效率,是城市交通秩序的“压舱石”。从这些特点来看,网约车跟公共交通确实不能混为一谈,前者有相当强的经营属性,车辆是个人或者企业的,经营收入是主要目的。
  既然是经营属性,运营服务是市场化的,网约车的特点就在于市场决定价格。网约车无论如何都不会沦为公交一样的“白菜价”,毕竟它的成本与收益的基本关系摆在那里。当前,网约车的市场定位没有最终确定,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网络平台出于竞争对服务实行“双向补贴”,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这种只烧钱不赚钱的补贴不可能有持续性,就算是低价,对于市民来说,也不可能成为代步的工具。
  因此,网约车在交通格局中的地位,不取决于官方如何对它进行定性,而在于市场根据需求所做的市场化定位。如果大部分人都选择网约车出行,对其性价比认可,只能说明应当起到基础作用的公交服务做得不到位。既然公共交通不给力,不能满足市民对廉价、便利、快捷的出行需求,需求只会由市场填补。某种意义上讲,被嫌弃的公共交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得起的,这里说的坐得起指的不是价格,而是耗费其中的时间精力,以及并不舒适的乘车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交通部发言人的那番话,也是有道理的,这番话的前提是公共交通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那网约车自然就只能走高价高值的高端路线了。而那些批评相关负责人不通民意的声音,算是把板子打歪了,因为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相关部门用行政的力量,不仅将其纳入公共交通体系,还强行给网约车做了高端定位,并以相应的价格管控限制其发展。名为规范,实则保护传统出租车经营者的既得利益,减少了改革的动力。
  由此看来,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相关领域主管部门的思维惯性确实相当强大。事实上,对于网约车来说,相关部门应该管,但这个管更应强调的是安全性,除此之外,则应按照“大道至简”的要求,给网约车创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一来,也就不需要行政力量给网约车定位了,在市场机制之下,网约车自然会找到适合的位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