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题”疑云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其中不乏直接关系个人前途命运的大考。类似公务员考试这样的“国考”,其公平公正性自然备受关注。就在上周末,全国25省份举行了今年公务员招录的笔试,总报名人数达到409.5万,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公务员考试。而这次考试疑似泄题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爆了整个舆论场。
  □刘飞跃         

  回溯以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考试泄题也似乎踏上了“互联网+”的东风。仅在2015年,就发生过江西高考替考案、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泄题案,除此之外,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人高考、英语托福考试,以及此前的公务员考试等,也曾深陷“泄题”丑闻之中。
  不过,单就今年江西和安徽考试泄题的传言来看,仍有不少人士认为培训机构存在借机炒作的嫌疑。据报道,就在考试当天晚些时候,华图教育集团福州分校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发表文章,其中引用了多张截图,都有类似“华图猜到考题”的说法。
  而对于考生怀疑的申论中咖啡馆的名字都一样的情况,《京华时报》发表的《当泄题几乎成为一种“习惯”》一文也写道:“事实上,包括同一咖啡馆名的类似题目在去年深圳省考时就已经出现,雷同并不能作为泄题证明”。
  不过,更多的分析人士认为,江西和安徽的公考泄题可能性非常大。滁州学院思政部讲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晓曦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些培训机构为了高通过率,会多方寻求考试泄题的方法,甚至组织作弊,在不同环节发生考试泄题也是有可能的,包括批阅环节、命题环节、试卷的运输和保存,以及从考试考场内部导致的舞弊”。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荆楚网则在直言《公务员是否考试泄题都应该查一查》之外,针对此次公务员多省联考被疑泄题事件,提出三大疑问。一是为何“培训密卷”与真正的考题高度契合,契合程度竟能达到“与申论题目中提到的咖啡馆名字,都是一模一样的。”二是为何笔试一考完,考点外就出现了与申论试卷一样的图片,而且2000元买回的试卷80%题目能一模一样;三是为何公务员考试前试卷在密封上出现破损瑕疵。“这三点疑问,都给人一种已经泄题的感觉。”
  即使没有非常有力的证据佐证泄题,但是仍有人认为公考监考存在严重问题。时评作者赵志轩在其东方网评论文章《“公考泄题”需要的不止是真相》中说,如果照片是在考场拍出来的,也并非不存在问题,考生拿到试卷的时候,不是不允许带手机等电子设备吗?
  在最终结果没出来之前,“炒作说”和“泄题说”都在网络上充分发酵。正因本次公考泄题传言存在不确定性,4月23日晚间,江西省人社厅表示,正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至今仍旧没有任何进展。也就是说,目前江西2016年公考泄题也仅仅停留在调查阶段。被怀疑试卷拆封的安徽滁州方面则回应称,试卷包装问题或为运输途中所致,不存在人为拆封试卷泄题的情况。
  一言以蔽之,考试结束将近一周的时间内,相关方并未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结论,相关权威信息也相当匮乏。时评作者任孟山便在《新京报》发表评论称:“事情核查过程的透明度对整个社会的舆情影响不亚于核查速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核查信息非常重要。比如,在什么层级成立的调查小组、谁领衔、什么样的推进日程等。”
  此外,一个突出特点是,在与“公考泄题”有关的言论中,刑法修正案(九)被援引的比例颇高。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考试作弊已入刑,关键还得看执行。密织法网只是第一步,确保各类考试的公平,需要司法的保驾。另一方面,侦查机构本身也需要主动作为。”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发表在《检察日报》的评论《专家谈公务员考试泄题:刑事侦查当重于行政自查》中说,本次泄题疑云最应第一时间介入的当然是刑事侦查部门,这并不妨碍考试的组织者或监管者(如人社厅)在其职能范围内展开核查或调查。
  《中国青年报》则在评论《作弊入刑,挡不住泄题事件频发?》中表示了担忧,考试泄题形成了组织者、作弊者、监考者乃至命题者之间的一条完整的利益链,一旦得手多次,他们就会变得肆无忌惮,甚至还传授所谓“保过经验”,从而使这条隐秘的利益链变得更加牢固。
  这不禁让人想到2010年1月,广西发生的公务员考试泄题事件。当年的公考公共科目笔试被宣布无效,涉及近9万考生。司法调查证实,泄题的源头在广西人事考试中心。由此可见,考试中心作为公考的组织者,本身就应该在侦查之列,让他们自查自纠并不合适。
  显然,调查公考泄题事件并非单纯一个部门或者同级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像《浙江日报》在评论《拿出令人信服的处理结果才能消除公考泄题疑云》中所说,同级管理部门的自查自纠未必能让公众信服,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统一调查和督促,应是最好、最快的解决途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