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机床副总经理
张世顺:传统企业转型最大威胁在自己
2016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蔡宇丹

  24日,参加绿公司年会的企业家们来到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机床)调研。
  前来参观的北京一位企业家问二机床副总经理张世顺,“传统企业面临很大的转型压力时,你们最大的威胁是谁?”
  “最大的威胁在自己,自己的活儿没干好,结果把自己干掉了。”张世顺说,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关键是你能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吗?这也是机床行业亟待进行的“供给侧改革”。
  张世顺说,虽然整个行业受周期性影响订单下滑,但高端机床进口量一直很大,国内机床行业拿不到订单,关键在于没有能力提供给客户想要的产品。
  现场一位来自江西的制造加工企业老板,到国内其他地方,到欧洲都没有买到他想要的机床生产线,这些企业只能提供其中一部分服务。这次,在二机床,张世顺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我们能够给你提供你想要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机床这种个性化定制能力,是长期在和国外一流对手的竞争中逐步形成的。
  在做福特的第一条生产线时,二机床的人发现“干国外的线和国内的线完全不一样”。美国要求安装工人必须雇用美国当地人,二机床的人只能进行安装指导,不能亲自动手干。在质量要求上,一旦一个螺栓出现松动,福特会要求你把这条生产线上同一位置的螺栓都要重新检查一遍。一条生产线上万个零件,一旦有差错,重新返工、调试的成本相当大,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质量。
  这就是福特的门槛。应该承认,在质量、安全理念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中国企业和国际一流标准还是有差距的。除了美系、日系、德系等不同的世界知名汽车企业都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在为这些国际巨头提供冲压装备的过程中,二机床经受了各种历练,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现在,二机床的大型冲压生产线占到了国内市场80%以上的份额,在这个细分领域,已经将第二名远远抛在了身后。在汽车制造四大工艺装备中,因为二机床的存在,只有冲压这个环节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这非常像欧洲大量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路径:拥有核心竞争力,业绩稳定,把产品做到极致,在细分领域做到第一,所以能够做久。这样的企业,越是在经济周期低谷期,越能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机床是纯粹的国有企业。所以,考察现场会问一些流行问题:“二机床什么时候上市?”“二机床的国际化战略是什么?有没有想通过国际并购去做大?”
  在张世顺看来,做企业就像养孩子,得一点一点养大,“二机床很务实,我们不做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张世顺说。
  “现在工业4.0在国内炒得太热了!”张世顺说,工业4.0并没有全新的技术,而是现有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他和西门子、博世公司的交流,这两家公司的人表示,现在都有点儿害怕和中国的企业讨论工业4.0的话题。为什么呢?国内很多企业还停留在2.0、3.0阶段,却想花钱买一个工业4.0,花大价钱把系统买回来,企业基础管理不行,人才不行,买来的系统也用不好,会影响他们的声誉。
  “中国很多传统企业刚刚往工业自动化迈出了几步,做工业4.0,蜂拥而上是不行的,你得先医后药,你得水到渠成,量力而行。”在此次绿公司年会上,同方股份总裁范新也这么说。
  “我不会投这家公司的,国企、想象空间不大。”一家前来考察的私募基金的经理说,二机床符合我们投资原则的只占了一条,它是行业第一,但其他还有一些制约条件,资本最关注于高增长性企业,想象空间大,退出也容易。
  这位基金经理的话现场引发了激辩,“我倒是认为,像二机床这样的企业,中国太少了。你是做大?还是做强做久?”北京天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说,企业成长要符合客观规律,长得快死得也快,但能做长久的企业一定是好企业。制造业只有一条路可走,踏踏实实向前走,摈弃各种急功近利的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