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价格杠杆,别忘公益属性和平民底色
2016年05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九龙

  经过前期的酝酿,省城医院终于迈出了专家号涨价的第一步,想必以后习惯于挂专家号的市民得掂量掂量了。必须清醒认识到,公立医院应当突出公益属性,既要利用价格杠杆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又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利民、惠民的文章如何做,考验着公立医院的智慧。
  专家号涨价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分流患者,将知名医疗专家效益最大化。目前,医院大多采取排队取号制,反正都得排队,同样是花时间,去三甲医院挂个21元的“白菜价”专家号自然成为老百姓的首选。长此以往,必然会阻碍“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理念的落地。
  这种先到先得的模式表面上看着公平,可排队者的时间成本、身体状况各异,有些疑难杂症患者甚至是从外地专门赶来诊治,大家一窝蜂地挂专家号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专家一天接待病人很多,平均下来每名病人的诊疗时间不过几分钟,“用户体验”提不上去倒还其次,关键是那些真正有刚需的病人有可能也被匆匆带过。更何况专家每天的接诊数量是有限的,难免会出现头疼脑热挂得上号,疑难杂症挂不上的情况。
  挂号费与医生业务水平挂钩,也是对医生劳动的尊重,能让更多的医生钻研业务而非生计,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医疗的整体水平、改善医疗环境。正当收入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很容易滋生腐败,医疗行业的发展就会走弯路;医生觉得没干头,我们的健康就没人来守护。
  专家号涨价虽有科学性和必要性,但可能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值得警惕。在国内许多大城市,早就实行了高价专家号,确实起到了分流效果,可与此同时,也滋生出专门倒号的号贩子,炒出了天价专家号,人为增加了患者负担,反而加剧了医患矛盾。
  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属性和平民底色。专家号涨价应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并采用实名制挂号、网络挂号等便民手段,加大对号贩子、黄牛党的打击力度,让百姓挂得起号、挂得着号。同时,为了惠民利民,除了高价专家号外,名医们每周最好也有普通门诊,多些“平民号”,并定期到二级医院和社区门诊进行交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见得到专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